教学评价的分类。(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研)

admin2017-09-19  14

问题 教学评价的分类。(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研)

选项

答案(1)按评价基准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①相对评价。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②绝对评价。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 (2)按评价功能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①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的较频繁,如一个单元活动结束时的评估。一个章节后的小测验等。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它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达到目标的情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比重视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③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明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借此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成绩做出全面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3)按评价表达分类,教学评价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①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②定量评价。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0S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