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对某一流段,设其上、下游两断面1—1、2—2的断面面积分别为A1、A2,断面流速分别为v1、v2,两断面上任一点相对于选定基准面的高程分别为Z1、Z2,相应断面同一选定点的压强分别为p1、p2,两断面处的流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两断面
对某一流段,设其上、下游两断面1—1、2—2的断面面积分别为A1、A2,断面流速分别为v1、v2,两断面上任一点相对于选定基准面的高程分别为Z1、Z2,相应断面同一选定点的压强分别为p1、p2,两断面处的流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两断面
admin
2013-08-10
41
问题
对某一流段,设其上、下游两断面1—1、2—2的断面面积分别为A
1
、A
2
,断面流速分别为v
1
、v
2
,两断面上任一点相对于选定基准面的高程分别为Z
1
、Z
2
,相应断面同一选定点的压强分别为p
1
、p
2
,两断面处的流体密度分别为ρ
1
、ρ
2
,流体为不可压缩流体,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为h
l1-2
。下列方程表述一定错误的是( )。
选项
A、连续性方程:v
1
A
1
=v
2
A
2
B、连续性方程:ρ
2
v
1
A
1
=ρ
2
v
2
A
2
C、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D、恒定总流能量方程:
答案
C
解析
题中已给出两断面间有水头损失h
L1-2
,而选项(C)中未计及h
L1-2
,所以是错误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r4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基础考试(上午)题库一级结构工程师分类
0
基础考试(上午)
一级结构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2007年真题改编)变直径管流,细断面直径为d1=30mm,雷诺数为5000,粗断面直径d2=2d1,则粗断面管中雷诺数是()。
压杆下端固定,上端与水平弹簧相连,如图5-77所示,则压杆长度因数μ的范围是()。
如图5—69所示,长方形截面细长压杆,b/h=1/2;如果将b改为h后仍为细长杆,临界力Fcr是原来的多少倍?()
图5-55所示等边角钢制成的悬臂梁AB,C点为截面形心,x’为该梁轴线,y’z’为形心主轴,集中力F竖直向下,作用线过角钢两个狭长矩形边中线的交点,梁将发生以下变形()。
如图5-19所示,矩形截面,C为形心,阴影面积对zC轴的静矩为(SzC)A,其余部分面积对zC轴的静矩为(SzC)B,(SzC)A与(SzC)B之间的关系为()。
受扭实心等直圆轴,当直径增大一倍时,其最大切应力τ2max和两端相对扭转角φ2与原来的τ1max和φ1的比值为()。
如图5-10所示桁架,在节点C处沿水平方向受力F作用。各杆的抗拉刚度相等。若结点C的铅垂位移以sC表示,BC杆的轴力以FNBC表示,正确的为()。
桥函规范规定对四车道桥涵按四行车列设计是,汽车荷载折减系数ζ为()。
某12层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丙类建筑,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物平、立面如题图所示。已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为6000kN,需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现有4组实际地震记录加速度时程曲线P1~P4和1组人
上海市区有10层的框架结构,丙类建筑.沿高度质量和刚度均匀。层高4.00m,已知房屋总高度H=40m,房屋总宽度B=30m,基本风压为w0=0.60kN/m2,房屋总长L=50m。第一、第二振型如题图所示,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20000kN,结构阻尼比
随机试题
将机件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视图称为()。
甲、乙之间因租赁合同发生纠纷,甲在收到一审判决后,在上诉期的最后一天决定提起上诉,但是因长江洪峰突然来临,使交通、通讯阻断,经10天抢修,才得以通畅。甲现在还能否提起上诉?
根据《法官法》的相关规定,法官可以兼任下列哪一职务?
企业的定期清查一般在期末进行,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会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时间为()。
中国公民赵某,2015年取得收入如下:1.12月工资、薪金2.股权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1)将原始投资价值50万元的股权以10万元转让给女儿,转让时股权公允价值为120万元:取得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利息收入4400元,国债利息收入5410元
对于配送系统的要求,从本质上讲就是准确、快速、高效和个性化,其中快速是配送企业的生存之本。()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心理学家德威克用10年时间对40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实验,发现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后来她重复实验时,把不同社会阶段的人都纳入了自己的实验,发现了相同的结果:不论男女,连学龄前的孩子也未能避免产生被表扬后带来的负面效应。以下哪一项如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