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将某物出售于乙,乙转售于丙,甲应乙的要求,将该物直接交付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12年司考.卷三.单20)
甲将某物出售于乙,乙转售于丙,甲应乙的要求,将该物直接交付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12年司考.卷三.单20)
admin
2016-06-13
56
问题
甲将某物出售于乙,乙转售于丙,甲应乙的要求,将该物直接交付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12年司考.卷三.单20)
选项
A、如仅甲、乙间买卖合同无效,则甲有权向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B、如仅乙、丙间买卖合同无效,则乙有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C、如甲、乙间以及乙、丙间买卖合同均无效,甲无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D、如甲、乙间以及乙、丙间买卖合同均无效,甲有权向乙、乙有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答案
C
解析
《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本题中,如仅甲、乙间买卖合同无效,则甲向丙交付时,丙基于其与乙之间的买卖合同,对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有正当性依据,而乙要求甲向丙交付,没有正当性依据,乙因甲的交付而获益,乙构成不当得利,甲有权向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所以,选项A正确。如仅乙、丙间买卖合同无效,丙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没有正当性,乙有权向丙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而乙要求甲交付,乃是履行甲、乙间的买卖合同,具有正当性依据,不构成不当得利,所以,选项B正确。如甲、乙间以及乙、丙间买卖合同均无效,因甲、乙间合同无效,乙要求甲交付,无正当性依据,甲构成不当得利;因乙、丙间买卖合同无效,丙对乙构成不当得利,同时其受领甲的给付没有正当性依据,对甲亦构成不当得利,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综上,由于本题是选非题,本题正确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JrL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大学生王某在校园里拾到一个价值约500元的MP3。王某随意问了几个同学,没有找到失主,于是将该MP3自行使用。三天后,王某在前往图书馆路上使用该MP3收听音乐时,因雨天路滑摔了一跤,将MP3掉落在了积水中,导致MP3损坏,修理大约要花费100元钱。一周后,
陈辉因其存于中国银行河南省郑州市分行甲区支行东风储蓄所的5万元存款被人冒领,欲诉诸法院。请帮他确定本案以谁为被告?
李某与老伴生有儿子李甲、李乙,二人都已成家立业。李甲有一女儿,李乙有两个儿子。2004年李乙因车祸去世,李某因丧子悲痛过分而去世。李某死后留下房屋六间,存款六万元及名人字画若干。李某死前对老伴说,将房屋留给李甲,存款留给两个孙子,其余财产未作处理。而在分配
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有关先予执行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机械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纺织公司向其支付所拖欠的纺织机械款80万元。根据本案情况,在()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作出缺席判决。
乙为水泥厂,甲为水泥销售公司。甲、乙订立一购销合同,约定乙于6月1日前送水泥1000吨给甲;甲支付定金10万元给乙。后乙于6月2日将1000吨水泥运至甲处。甲以乙违约(迟延履行1天)为由,要求乙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乙向法院起诉要求与甲离婚,理由是甲经常因为小事殴打乙,而且其与乙结合时隐瞒了自己的家族遗传病史,婚后经常与其前女友在酒吧跳舞喝酒,回家后对乙冷眼对待,使乙身心遭受创伤。下列选项中,乙离婚时不可以据之提出损害赔偿的是()。
甲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决乙返还借款本金2万元。在案件审理中,借款事实得以认定,同时,法院还查明乙逾期履行还款义务近一年,法院遂根据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判决乙还甲借款本金2万元,利息520元。关于法院对该案判决的评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下列选项中,哪些构成无因管理之债?
随机试题
加工烹调蔬菜的合理方法是()。
已知某井使用的抽油杆直径d=25mm,泵挂深度h=1000m,该井含水率fw=85%,原油相对密度do=0.86,水的相对密度dw=1.0,求该井抽油杆在液体中的重量W(抽油杆的材料重度γ杆=7.8×104N/m3,不计节箍重量,g=10m/s2)。
下列关于骨架片叙述中错误的是()
患者,金属烤瓷全冠,戴牙时,患者提出烤瓷冠颜色不自然,经检查发现,烤瓷冠在制作中,牙本质瓷过厚,回切部位掌握不准确,且透明瓷瓷层过厚造成牙本质瓷的回切部位应是
患者,女,30岁。见面色萎黄,经期后延,行经腹痛,痛处固定,遇温痛减。宜首选
对牙周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的不良习惯是
A.呼吸过快B.潮式呼吸C.呼吸过缓D.呼吸加深E.呼吸变浅
企业的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
1938年,德国人()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Wesimplycannothelpreactinginstinctivelythatway.B、Wewishtohideourindifferencetotheirmisfortune.C、Wederivesom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