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不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是:( )
下列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不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是:( )
admin
2015-06-17
57
问题
下列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不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是:( )
选项
A、甲(9岁)唆使乙(8岁)将丙(7岁)咬伤,丙为此花去医药费2万元。甲、乙的监护人应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B、甲、乙与丙有仇,相约火烧丙的房子。甲烧掉了丙的东厢房,乙烧掉了丙的西厢房,甲、乙对丙所受损害负连带责任
C、甲的腿被乙打伤,甲被送往医院,因医院用错药导致甲截肢,乙和医院应对甲的受害承担连带责任
D、甲承租了乙的房子,并在房子上堆放易燃物品,丙违章在乙房前燃放烟花,导致乙的房子被烧,甲、丙对乙的受害应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
A,C,D
解析
本题A选项中,甲、乙均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存在教唆问题。对于丙所受损害应由甲、乙的监护人按比例承担责任,而非连带责任。本题B选项中,甲、乙相约烧毁了丙的房子,表明甲、乙之间存在共同的意思联络,即使损害是可分的,也应负连带责任。本题C选项中,甲和医院之间不存在共同的意思联络,对于乙的受害,甲和医院之间不存在直接结合而为间接结合,应负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本题D选项,对于乙的房子的受害,虽然甲、丙之间存在直接结合,但对于财产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应要求每一行为都足以造成同一损害,行为人才负连带责任,否则承担按份责任。本题正确选项为AC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AQ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田园有限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于10月10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后,指定了管理人,并于10月13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要求该公司的债权人申报债权,期限为2个月,并定于12月17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对于本案,以下哪个i舅法是正
《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发起人一般不得退股、不得抽回股本。但在下列哪些情形下,发起人可以抽回股本?()
甲、乙、丙、丁、戊五个自然人想要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他们五人起草了一份章程,规定的下列事项哪项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某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发起人的股份为1000万股,公开发行的股份为1000万股,公司欲收购本公司股份用于奖励公司的杰出职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按照我国《海商法》的规定,关于指示提单的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张某在某花园小区同一楼层有两套二居室,2009年6月将其中_套租给生意伙伴于某的儿子于晓,租期2年,每月房租2000元。最近房租价格猛涨,而于晓正好要出国学习一年,于是,2010年8月于晓把房屋转租给了李某,月租金4000元,租期一年。张某知道此事,只是碍
甲公司将60台台式清华同方电脑赠送给乙希望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之用,言明电脑只能是供学生学习使用,其他教职员工无权使用。乙希望小学接受赠与后考虑到学生用40台已经完全足够了,于是将其余的20台电脑按照市场最低价全部转卖给单位员工。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某灶具厂在进行市场调查后发现,消费者急需一种节能的灶具,遂要求其技术人员甲着手节能灶具的研发工作。甲找到知识、技能均佳的好友乙,请求其代为研发该项产品,乙认为单凭自己之力难以完成任务,于是要求其徒弟丙与其一起开发该产品。经过努力,乙丙终于研制出可以节约20
甲、乙、丙按5:3:2的比例分割按份共有财产,甲分得一台电脑,估价为5000元,乙分得一辆摩托车,估价3000元,丙分得一台空调,估价2000元。后来发现,电脑硬件在分割前已有损坏,经重新估价,价值4000元。摩托车为甲、乙、丙借用丁的,丁要求返还。下列表
关于船舶担保物权及针对船舶的请求权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卷三2012年真题试卷第76题)
随机试题
在Fl1125型分度头上铣削z=80的直齿圆柱齿轮时,每次分度时分度手柄应转过_________r。
简要说明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A、己烯雌酚B、灰黄霉素C、麦角胺D、氯霉素E、异丙肾上腺素可产生严重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患者,男性,68岁,高血压心脏病10余年。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色黏痰,伴发热,体温为39.3℃,上二层楼后感心悸、气短。急诊以“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收入院。引起该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
信用保险的主要险别包括()。
下列关于虚拟资本的定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和不可撤销的备用信用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咨询以电话咨询为主。()
Customer:Excuseme!Clerk:Yes,ma’am?WhatcanIdoforyou?Customer:Ihaveaproblemwiththiscoffeemaker,andIwantmy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