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科学管理国土资源信息,充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更有效地进行国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开发和
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科学管理国土资源信息,充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更有效地进行国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开发和
admin
2016-04-20
54
问题
地籍调查与数据库建设
1)工程概况
××测绘院受××市国土资源局的委托,承担该市××镇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科学管理国土资源信息,充分实现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更有效地进行国土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建设现代化的国土资源信息化系统,满足日常土地管理与更新工作的需要。
测区范围约110km
2
,其中100km
2
的范围重新测量,原有10km
2
初始地籍调查进行变更调查,对于新变化的进行补充调查。
测区全境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低山丘陵区,西部为湖滨平原,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纵观全市,水域辽阔,湖泊棋布,沃野平畴,耕地连片,土宜稻棉,泽足鱼蒲。整体地貌组合为平原占44.40%,岗地占12.59%,丘陵占1.51%,水面占41.50%。测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湿润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0℃,年平均降雨量15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800h,无霜期270天左右。
2)已有资料情况
(1)平面控制资料
经踏勘本测区内有C级GPS控制点4个,点位保存完好,将其作为G:PS-D级平面网起算数据,可以满足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2)高程控制资料
调查范围内有国家二等水准点三个,现场踏勘点位保存完好,可作为四等水准路线起算依据,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3)图件资料
调查范围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设计和制作工作底图用。1996年测量的地籍图可作为权属调查使用。调查范围内原有埋石点可作为路线联测使用,利用其标石施测新坐标。
(4)地籍档案资料
对于已发土地证的宗地档案资料,对地形没有变化的宗地在数字化调查底图上可根据宗地的档案资料绘出界址点(必要时需到实地指界和实地进行界址点标记),可参考利用原有勘丈边长资料。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图、边界接合图等资料,可作为此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已完成土地权属调查的、未变化的地籍权属资料应充分利用。
3)测量项目目标
(1)控制测量
①完成110km
2
的D级GPS控制网测量,约30个点;
②完成新城区四等水准测量,约85km;
③完成新城区一级控制测量,约120个点。
(2)权属调查(由甲方组织实施,乙方配合技术性工作)
(3)地籍测量
①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一宗地的界址、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进行全解析测量;地籍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
②对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进行面积计算、汇总与统计。
③编制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图。
(4)数据库建设
①利用MapGIS软件进行地籍历史库建设,面积约10km
2
。
②新城区地籍现状库建设,面积约20km
2
。
4)主要法律法规与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源部,2001年);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7)《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8)《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10)《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2007);
(1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2)《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1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1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1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5)平面坐标、高程系统及地籍分幅图参数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
长半轴a=6378140m,短半轴b=6356755.2882m,扁率α=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
2
=0.006694384999588
第二偏心率平方e
’2
=0.006739501819473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m。
(3)地籍分幅图比例尺为1:500。采用矩形分幅,图幅尺寸为40cm×50cm,每幅图以较为出名的地理名称或单位名称作为图名。
6)选择软件
(1)控制测量
②GPS基线解算与平差处理软件:接收机随机软件和中海达GPS自带平差软件。
②常规测量平差采用清华山维“NASEWV3.0”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
(2)成图软件
采用南方CASS7.1版成图软件和相应的符号库。
(3)建库软件
采用科技部推荐的中地公司产品MAPGIS6.5版进行数据库建设。
7)上交成果资料
(1)技术设计书;
(2)技术总结、工作报告、检查报告;
(3)仪器检定资料;
(4)平面、高程控制资料(观测数据、计算成果、点之记等);
(5)各等级控制点展点图;
(6)权属调查资料;
(7)地籍图、宗地图;
(8)地籍数据库相关资料。
8)问题
简述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
选项
答案
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与通用管理系统功能需求与设计基本一样,主要包括数据录入(观测数据、图形)、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地籍图、宗地图绘制、分发服务、数据更新、数据库维护、数据库安全管理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cZ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测绘案例分析题库注册测绘师分类
0
测绘案例分析
注册测绘师
相关试题推荐
某高度为50m的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中一底部墙肢的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剪力墙采用对称配筋,纵向钢筋为HRB335钢,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为HPB300钢。as=as’=25mm。假定剪力墙端部设暗柱,并取暗柱截面高度
某建造于大城市市区的28层公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为矩形。共6个开间,横向剪力墙间距为8.1m,其中间剪力墙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300钢。as=as’=35mm。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高度H=64m,经计算已求得第六层横梁边跨边端的弯矩标准值如下表所示。计算该处截面配筋时所需弯矩设计值M(kN·m),其与下列______项数值最为接近。
基础的偏心距e与下列______项值接近。软弱下卧层顶面处自重压力与下列______项值接近。
挑梁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为______。假定挑梁的配筋如下图所示,______设计是适宜的?
公式fv=Mbγb+Mdγ0d+McCk是根据以下______项公式导出的。
支架的基本自振周期近似值为______s。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支架采用钢管混凝土柱肢,单肢的压力设计值N=-2850kN,柱肢采用焊接钢管φ400×8,A=9852mm2,Q235-B钢,采用钢管混凝土套箍指标θ=1.46。当按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正截
有一高100m、高宽比为2.5的高层建筑,位于大城市郊区,已知基本风压ω0=0.50kN/m2,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2.00s,通过简单计算确定,在高度80m处的风振系数βz值应为______项数值。
某单层房屋的山墙,横墙间距15m,山墙顶和屋盖系统拉结。带壁柱墙的高度(自基础顶面至壁柱顶面)为11.0m,壁柱墙截面见题图。砂浆采用M2.5,砖采用MU10的烧结多孔砖。当山墙上开有4m宽的门时,则位于门两侧壁柱间墙的计算高厚比和允许高厚比分别与(
某冷轧车间单层钢结构主厂房,设有两台起重量为25t的重级工作制(A6)软钩吊车。吊车梁系统布置见图17—23(Z),吊车梁钢材为Q345。假定,厂房位于8度区,采用轻屋面,屋面支撑布置见图21,支撑采用Q235。试问,屋面支撑采用下列何种截面最为合
随机试题
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inflammation)
荆芥与防风皆不具有的功效有()(2008年第145题)
会计账簿按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谈判过程中冲突与合作的关系:
气质主要是天生的,而性格受后天影响较大,因而性格比气质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业主、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三者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构成建设项目的基本管理体制。
措施项目包括( )。
进行岗位调查时,采用何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岗位数目较少的企业进行调查时,可采用面谈或()的调查方式。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新媒体快速崛起,并以其快捷方便、信息海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受众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不可替代。因此,二者的融合迫在眉睫。媒体融合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