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课程,内容标准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 材料二 某版本教

admin2017-12-11  13

问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课程,内容标准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探究实验如下所示:
    探究金属性活动性顺序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并知道了置换反应可作为金属活动性的判据,如铁比铜活动性强。
    要求:
(1)谈谈你对该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价值的认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结合生活现象及理论解析得出的,因此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对前面学习到的金属、非金属等重要反应的规律总结,是化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学习置换反应、金属腐蚀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 ②本知识的学习,适宜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与经验结合,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加强对比、类比等科学方法的学习。 ③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吸引着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④金属活动性顺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理解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金属和金属盐溶液发生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之间的关系;②学会利用置换反应判断两种金属的活泼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的方法,学会用实验现象判断两种金属的活泼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 小组实验法,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人:“同学们,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很多,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镀金的材料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这是我们社会所不允许的,必须严惩,但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实现把金镀在其他材料上的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违法犯罪分子是如何得到镀金材料的。 新课教学:学生分组完成以下3个实验,并且小组讨论回答这3个实验各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实验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实验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由各个小组代表把他们的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1铝丝上有红棕色的铜生成,实验2铜丝上有银白色的单质银生成,而实验3铜丝上没有反应。最后由老师进行讲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是因为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从而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铝>铜>银)。 知识巩固:以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作为巩固,让学生们自己想一下,镀金是怎样得到的(比如铁棒放在金的盐溶液中)。 小结:由学生自己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回顾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作业:老师想知道金属铁与金属铜谁的活泼性强,现在大家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写出你们自己的设计方案。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KqE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