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admin
2016-09-12
325
问题
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选项
答案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们对教育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2)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了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学生的学习包含了若干水平:最低水平时,学生可以独立学习,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概括化并理解意义;在最高水平时,由于任务难度大大超出了儿童的能力,因此即使有精心设计的教学,学生也不能领会和掌握技能。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乎两端的中间地带,在这个区域内,虽然学生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者和更优秀的同伴合作时,他们就能胜任学习任务。对于教学的意义就是,教师必须使教学针对适当的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不匹配状态。 (4)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也强烈地影响了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变量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认为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学生的学习都是受到背景的影响的;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R5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多个平均数(三组及以上)显著性检验使用的方法是()
当我们认出一面红旗时,这时我们的心理活动是()
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包括()
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包括()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学习障碍儿童在行为、情结和社会性方面的症状表现为()
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等,这是因为学制确立的影响因素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反映的身心发展观是()。
随机试题
男,46岁,腹胀、尿黄1个月。反复肝功能异常10余年。查体:面色晦暗,巩膜黄染,肝掌及蜘蛛痣(+),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ALT180U/L,TBi137μmol/L,PTA60%.肝脏最可能的病理变化是
简述FOB术语和FCA术语的异同。
【2015江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榜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
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来解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学习是()
A、 B、 C、 D、 B
假定客户关系为KH(KHH,NAME,ADDR),其中KHH为客户号,NAME为客户名,ADDR为客户地址。产品关系为CP(CPH,PNAME,GG),其中CPH为产品号,PNAME为产品名,GG为产品规格。简化的订单关系为DD(KHH,CPH,DJ,S
已知小写字母a的ASCII码为97,大写字母A的ASCII码为65,以下程序的结果是______。main(){unsignedinta=31,b=66;pfintf("%c\n,a|b);
有如下程序:#include#includeusingstd::cout;classPoint{public:frienddoubledistance(constPoint&p);//
Youshouldspendabout20minutesonQuestions27-40whicharebasedonReadingPassage3below.AmateurNaturalistsFromthere
FrommyinfancyIwasnotedforthedocilityandhumanityofmydisposition.Mytendernessofheartwasevensoconspicuousas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