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 )项引起的。

admin2009-11-28  40

问题 上升的物价水平和下降的实际国民收入是由以下(    )项引起的。

选项 A、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移动
B、通货紧缩的自动调节机制
C、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
D、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

答案D

解析 在宏观经济学当中,总供求模型用于分析一般物价水平与实际均衡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给定了总供求函数,总供求模型就能确定出经济系统的均衡一般物价水平和均衡实际国民收入(或者说成均衡总供求数量),而均衡一般物价水平和均衡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动则是总供求函数发生位移的结果。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四部分组成。总需求函数描述了与每一个一般物价水平相对应的需求总量。例如,当物价水平由P1上升到P2的时候,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维持既定的交易。而在货币供给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货币需求的增加将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以投资乘数的方式萎缩。我们把物价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导致投资和总需求反方向变动的情形,称为物价水平变动的利率效应。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各种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而且税后实际可支配收入也会下降,人们会变得相对贫困,消费水平相应下降,这就叫做物价水平变动的实际余额效应。可见,总需求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减函数。
   我们在构造IS—LM模型的时候,通常用IS函数描述产品供求已经实现均衡的状态下,实际均衡国民收入(Y)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用名义货币供给量(M)除以一般物价水平(P)的商表示实际货币供给量,进而用LM函数描述实际货币供求已经实现均衡的状态下,实际均衡国民收入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关系;而IS函数和LM函数的交点则给出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情况下的均衡实际国民收入与利率的水平。因此,若把利率水平视为常数,而把一般物价水平(P)视为(自)变量,则将IS函数和LM函数交点处均衡国民收入的表达式调整成实际均衡国民收入(Y)与一般物价水平(P)的函数,即为总需求函数。可见,总需求函数反映的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只会引起LM线发生位移,总需求曲线不会因此发生位移;但消费的变化、进出口的变化、财政政策的变化可以引起IS曲线发生位移,总需求曲线随之发生位移;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引起LM曲线位移,总需求曲线也会随之位移。
   总供给函数的形态取决于宏观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状况。
   宏观生产函数又叫总量生产函数,反映了实际国民收入(即总产出)与整个经济系统生产要素投入总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假定生产要素仅包括劳动(L)和资本(K)两种类型,则总量生产函数可以写为Y=f(L,K)。
   除了经济增长理论以外,宏观经济学的其他内容均属于短期分析。在短期里,资本投入的数量保持不变,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实际上反映了实际国民收入与劳动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具有关于L的一次导数大于零、关于L的二次导数小于零的特点,即满足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厂商将根据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率的原则确定自己的劳动雇用量。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所以劳动需求函数是个减函数。
   如果假定劳动要素所有者不存在货币幻觉,则其将根据实际工资率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数量。其劳动供给数量必须满足丧失休闲的边际效用损失正好等于实际工资率的条件。由于随着可休闲时间量的减少,休闲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所丧失休闲的边际效用)递增,所以劳动的供给函数是个增函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供求数量的单位是时间,例如小时,而不是劳动工人的人数。
   在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假定下,劳动的价格(即单位时间的工资报酬数量)可以自由变动,劳动力市场可以自行实现均衡。而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因此,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不会持续性地存在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至少是趋势。
   由于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以稳定地实现充分就业,所以总产出量也就稳定于充分就业产出量的水平。这个时候,在实际国民收入一物价水平直角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将是一条垂直线。这种总供给函数叫做古典总供给函数。
   但凯恩斯学派认为,由于工会的抵制和最低工资法的实施,工资水平存在下降的刚性,即工资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另一方面,劳动要素的供给者存在货币幻觉,即抵制货币工资水平的下降,但对物价水平的上涨并不敏感。
   这样一来,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时候,除非物价水平上升,否则实际工资水平不可能降低。这就意味着,劳动的供给不会减少,需求也不会增加。但实际就业量等于劳动需求量,总产出与实际就业量相适应。因此,此时的总产出将低于充分就业产出量。
   反之,如果劳动力短缺,则会引起名义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供给增加,劳动需求减少。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劳动供求平衡为止。这个时候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量,相应的产出就是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可见,在凯恩斯学派看来,由于工会的抵制、最低工资法的实施以及货币幻觉的存在,非自愿失业不能自行消除。
   现在假定名义工资水平不变,但物价水平上升,则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时候,实际工资率的下降将会促使就业增加、产出增长,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斜率为正;但当实现充分就业以后,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涨不再能够带动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此时的总供给曲线重新成为垂直线。这种总供给函数就被叫做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
   资本投入数量或者充分就业量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在既定货币资本预算约束下,能源、原材料、资本设备价格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资本实际投入量的减少,总供给曲线将发生水平左移。若总需求函数不变,总供给曲线左移的结果会造成实际产出的减少和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这个逻辑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由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滞胀”现象。
   如前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位移。但在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下,这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仍会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上维持不变。特别是,在古典学派看来,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发生相同比例的同方向变动,货币政策不会对市场利率和实际国民收入产生影响。这被称为货币的中性。
   在有的教科书中,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处呈垂直线形态的古典总供给函数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而把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显然,总需求曲线在给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只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同增或同减的变化。
   通货紧缩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的左移,从而在短期总供给曲线下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同时减少,或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下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和(充分就业)实际国民收入的不变。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右移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和实际(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加。短期总供给曲线沿着不变的总需求曲线左移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和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
   可见,本题应选择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Li7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