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下列关于景观敏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关于景观敏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min
2022-05-14
58
问题
下列关于景观敏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视角或视线坡度达到45%时为中等敏感
B、景观或观景者越近,景观敏感度越高
C、景观被看到的概率越高或持续时间越长,景观敏感度越低
D、景观与环境的对比度越高,景观敏感度越低
答案
B
解析
景观敏感度是指景观被人注意到的程度,一般有如下判别指标:①视角或相对坡度。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的视角越大,景观被看到或被注意到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大20%~30%,为中等敏感;30%~45%为很敏感;>45%为极敏感。②相对距离。景观与观景者越近,景观的易见性和清晰度就越高,景观敏感度也高。一般将400m以内距离作为前景,为极敏感;将400~800m作为中景,为很敏感:800~1600m可作为远景,中等敏感;>1600m可作为背景,但这与景观物体量大小、色彩对比等因素有关。③视见频率。在一定距离或一定时间段内,景观被看到的概率越高或持续的时间越长,景观的敏感度就越高。从对视觉的冲击来看,一般观察或视见时间>30s者,可为极敏感;视见延续时间10~30s者为很敏感;视见延续时间5~10s者为中等敏感。视见时间延续.3s以上就可以被看到,但会一瞥而过。④景观醒目程度。景观与环境的对比度,如形体、线条、色彩、质地和动静的对比度越高,景观越敏感。对比度比较强烈的,如森林边缘、岩体边缘、山体天际线、河岸和其他有特定形体或空中格局的景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E7f777K
本试题收录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题库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分类
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相关试题推荐
项目目标可分解为工期目标、()和质量目标。
下列单位中,负责项目总结编写的是()。
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述若干规定》,下列设施和内容中,不得在公开地图产品上表示的是()。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影响生产进度完成计划因素的是()。
验收工作程序不包括()。
根据《测绘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凡在短期内具有查考、利用、凭证作用的测绘科技档案,其保存期限为()。
该项目环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是()。配套建设污水管道的主要环境影响是()。
生产工艺废水中含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简述该项目生产工艺产生废水的治理措施。盐酸储罐为40m3,内径3.5m,高度4m。盐酸的密度为1.18s/m3,请对盐酸事故影响进行分析。
计算污染物排放至河流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20km处的该污染物浓度。
某化工厂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60万t/a。该工程的主要过程为煤制备、气化、变换、脱硫脱碳、压缩、甲醇合成、精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表1为备煤工序废气的排放情况。工程设置污水处理站,专门用于处理煤气化污水和低温甲醇洗废水,设计规模为25m3/h。表2为污
随机试题
《垓下之围》中突出英雄末路时无可奈何心态的场景是()
A.肝门静脉分流术后48小时内患者B.甲亢术后患者C.乳腺癌术后患者D.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E.急性胰腺炎患者平卧位
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12—卷二—60,多)
某日,某矿山近百人分4个组下井作业:1个组到采矿工作面采矿,2个组掘进切眼,另外1个组去采矿面回风巷回收铁棚。回收组的几个人8时左右到达工作地点开始进行回收作业,完成任务后往外走时,突然听到巨响感觉出事了.他们根据冲击波方向判断是矿工作面发生了瓦斯爆炸,立
从运输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运输是指劳动者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在运输线路上实现()空间场所变动的有目的的活动,是重要的社会生产活动。
(2013年卷一第61题)下列关于复审程序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018年上】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只有四名学生举手,我说:“杨萌你读。”她大大方方地读起来。等她坐下后,我说:“还有谁愿意读?”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呢?课后,我专门就这一现象与学生聊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您每堂课提问,总是先叫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据此回答问题。根据上图的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Whiletheworld’sflufightershaveconcentratedoncounteringtheH1N1swineflu,birdfluH5N1hasquietlycontinuedtotakei
A、Heisnottoblame.B、Itwashisfault.C、Hewillacceptallresponsibility.D、Hewillbemorecarefulnexttime.A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