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案例 师: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那一句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生: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板书:清、静、悲凉) 师:哪些段落来描写北国的秋? 生:3~11自然段。 师:文章是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
案例 师: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那一句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生: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板书:清、静、悲凉) 师:哪些段落来描写北国的秋? 生:3~11自然段。 师:文章是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
admin
2015-06-23
37
问题
案例
师: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那一句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生: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板书:清、静、悲凉)
师:哪些段落来描写北国的秋?
生:3~11自然段。
师:文章是通过哪些画面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
生:主要是刻画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
师:清静悲凉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作者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感受,在五幅画面中,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秋的?
生:从秋声和秋色两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的展开描写。
师:为什么作者要从声色的角度来刻画秋景?
生:声色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入其境。
师:江南的秋有什么特点?
生:“慢"“润”“淡”。
师:作者为什么要提到江南的秋?
生:对比,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1)齐读第3段
师: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来写故都的秋?
生:租来的一椽“破屋”。秋晨民居小院所见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破壁腰中的“牵牛花”,“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师:回答很好,北平的秋意,果真是无处不在,写了哪些秋色?
生:碧绿、青天、花朵。
师:秋色的特点是什么?(颜色的格调)
生: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
师: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目之所见都是这样的色彩与景物,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生:冷清。
师:凄清如许。观秋色。故都的秋色好冷清哟!透人肌骨。又写了哪些秋声呢?
生: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师:写了秋声,可我们还说它“静”,这是什么写法?
生: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
师:回答得很好,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扫帚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不正反衬出故都的寂静吗?谁能再举些例子?
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生:课文《荷塘月色》中,用蛙呜来衬托月下荷塘的幽静。
师:很好,在看到冷清的色彩后,又听到这微漠的声响,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更加孤独,凄冷。
师:在这样的清冷寂静的声色环境中,作者做了些什么?
生:“泡一碗浓茶”“细数”“静对”。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生:悠闲、惬意、对故都秋的一种热爱。
师:回答很好,这幅画面作者正是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写,透露出一种悠闲、惬意、对故都秋的一种热爱,还有些须凄冷、孤独。
(2)读第3~8段,品味“秋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北方的秋雨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灰尘尘的天气,凉风一起,便下起雨来;秋雨过后,天气很快晴朗;秋雨过后,温度下降得快。
生:干净利索,而不是南方的“混混沌沌”。
师:很好。这幅画面出现了两个都市闲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生: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师:透露出怎样的心境?
生:悠闲中透露出一种感伤寂寞。
师: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生: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
师:请两位同学读一下这句对话。让我们体味一下“故都的秋”的秋味。
生:“唉.天可真凉了——”
生:“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师:读得怎么样?
生:太快,太平淡,没有微叹的语气。
师:再读一遍。
生:“唉.天可真凉了——”
生:“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师:这次比上次好多了。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生:“唉.天可真凉了——”
生:“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师:很好,的确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秋味”。
(3)读第5~9段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谁能描绘一下剩下的两幅图‘?
生:第5段描绘的是秋蝉的残声图,作者从广阔的角度写出悲切的蝉叫声,每刻都引发人的思绪,叩击人的心扉。萧瑟的气氛笼罩着故都。让人顿生“悲凉”之感。
生:第9段描绘的是枣树在秋天里的奇景图。虽然只是平常的枣子,作者却给以了另一种含意,把枣子的生长过程看作是秋由始至终的过程,赞枣子的同时也是赞秋。
师:这两位同学都回答得很好,基本上把作者描绘的景象都表达出来。作者分别从色、形、
声、味、实,来体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清”“静”“悲凉”,而这又是散文的什么特点的体现?
生(齐答):形散而神不散。
师:那么,文中的“形”是什么?“神”又是什么?形神又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呢?
生:“形”是五幅故都的秋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两者的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师:很好。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在悲伤的泪眼中才会看到那纷飞的落蕊。那么什么原因会让作者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与悲凉”?
生:这肯定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师:回答很准确,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小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不难看出作者感情的底蕴,特别是“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一句,明确指出了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感情特点。因而,作者用这种感情来看外界时,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听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声。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不写香山的红叶,为何不写颐和园的游人如织了。
……
(4)品读第13、14段
师: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几乎醉倒了我们,然而却先醉倒作者自己。他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
生:作者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运用对比来形象地比喻两者之味的不同,说明了南国的秋的味比不上北国的秋。
师:回答得很好。既然运用了比喻。那么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
生:本体是南国的秋和北国的秋;喻体是黄酒与百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相似点是“味”。
师:回答得很正确,作者的意图正是如此。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句话?
生:直抒胸臆,表达对故都的秋无比眷恋之情,再次与前文呼应。
师:很好,文章最后的议论,是点睛之笔。作者愿意以生命为代价,与北国之秋同在,这足见他对北国之秋所倾注的深情。
问题:
16.以上是一位教师在执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课的教学实录的片段,阅读并进行评析
选项
答案
本课体现了语文新课改的精神:第一,注重诵读教学,通过诵读加深对语言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身品味语言的精妙。第二,注重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注重了课堂提问,激发探讨兴趣,促进引发多数学生积极的活动愿望。有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并能促进人际活动,加强学生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反应。第四,注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品味语言人手,去解读全篇。第五,注重了合作学习,学生在相互讨论评价中共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Ik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概括地说,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①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②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③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④理论
互联网已成为驱动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全人类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国际社会日益形成相互依赖的命运共同体。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互联网发展的意义在于()。①为促进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提供载体②增强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特有
马某去电器店购买微波炉,他要求营业员详细介绍一下该微波炉外形、功能等。但营业员予以拒绝,告诉他只有买后才能获知。营业员的行为侵犯了马某作为消费者的()。
在某市开展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献一计”活动中,广大市民纷纷献言献策,不到半年时间,市政府就收到四千多条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很多合理建议都被采纳。该市市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是()。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望大陆》这首诗中对祖国大陆的魂牵梦绕体现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琵琶行白詹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
“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和诗意的谐调”,这是《琵琶行》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不恰当的是()。
下面是一篇初中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第17、18题。心的正方向①那些名家大师的狂草、潇洒飘逸的字体从来都是或仰或倒或倾或俯的。而这些姿态各异的字却无疑组成了一副副佳作。②因为手中的笔是正的,持笔的心是正的,而笔下字体的歪斜与否
下面是一篇初中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第以下问题。心的正方向①那些名家大师的狂草、潇洒飘逸的字体从来都是或仰或倒或倾或俯的。而这些姿态各异的字却无疑组成了一副副佳作。
随机试题
新生儿硬肿症治疗首先是
A.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受阻,QRS波群脱落B.P-R间期逐渐缩短,直到P波受阻,QRS波群脱落C.P波与QRS波群无关,P-P间期<R-R间期D.P-R间期不变且大多正常,P波突然受阻,QRS波群脱落E.P—R间期>0.20s,每个P波
以下关于测绘仪器设备保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下列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是()。
根据《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复议终止适用于()的情形。
操作风险具有可转换性,即在实践中通常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
在需求恶性膨胀,供给严重短缺,经济过热时,应实行()。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认知策略,二是元认知策略,三是()。
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