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磁铁有磁性》的教学中,蔡老师播放《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片段“机器人与磁铁”,让学生明白,磁铁之所以喜欢机器人瓦力,因为瓦力是铁做的。 第一个实验探索的问题是“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件分别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随后踊跃回答

admin2020-01-14  30

问题     小学科学《磁铁有磁性》的教学中,蔡老师播放《机器人总动员》中的片段“机器人与磁铁”,让学生明白,磁铁之所以喜欢机器人瓦力,因为瓦力是铁做的。
    第一个实验探索的问题是“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件分别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随后踊跃回答。“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回形针、铁夹子”“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卡纸、棉布、木片、橡皮筋”……蔡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磁铁可以吸引铁材料做的物体。
   第二个实验主题是“用磁铁识别铁家族成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同样是硬币,却有着能被磁铁吸引的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差别,进而得出:能被磁铁吸引的为铁质硬币。
    第三个实验中,学生通过铁质教具“芭蕾舞者”的演示得知:磁铁隔着纸也能吸引铁制品。随后蔡老师分发木片、布片和塑料等不同材质的隔板及不同大小的磁铁,进行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发现磁铁可以隔物吸铁,且与磁性大小有关。
    蔡老师紧接着提出“磁铁被固体隔着能吸铁,被液体隔着呢?”学生利用水、牛奶等液体进行第四个实验,验证磁铁可以隔物吸铁的结论。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蔡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概括的。

选项

答案(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是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材料中,蔡老师不仅呈现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而且呈现了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配合运用了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蔡老师呈现了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硬币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硬币,突出了能被磁铁吸引的硬币是铁质硬币。 (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问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进行了同类比较,也进行了异类比较,通过各种比较,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磁铁的磁性。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蔡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鼓励学生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自觉概括,获得知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MoSq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