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国际经验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的以农补工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工农业平等发展阶

admin2011-05-03  36

问题 以下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组材料:
材料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国际经验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工业化初期的以农补工阶段,工业化中期的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工业化后期的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农业在GDP中的份额下降到20%以下、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下降到40%以下时,经济发展即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200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00美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下降到14.5%,农业劳动者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已降到50%以下。这表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开始打破,步入工业、农业平等发展的新阶段。统计显示,“九五”以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开始明显增加,国家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加大了对农林水力尤其是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1998年—2001年,国家累计安排农口国债资金1897亿元,占同期国债投资总规模的28.7%,加上中央预算内农业基本投资,五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农业建设投资2547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速度最快、总量最多的时期。从今年开始,中央又明确要求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支出的主要部分用于农村。
                                   摘自《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开始倾向“三农”》,新华网,2003年4月28日
材料2
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在战略选择上必须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这也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些农民到哪里去,就不只是农业和农村内部的事情了,它涉及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解读和驾驭这件事情的。
                            摘自《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0月27日
材料3
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速度是快还是慢,成果是大还是小,关系到“三农”问题、城乡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在这一进程中,各地的城镇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是否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否充分考虑了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转产和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生活保障,处理好城镇的发展和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的关系,使农民在小城镇发展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而最终体现推进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互动,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这个城镇化宗旨,这是衡量我们工作好不好,正确不正确的客观标准。
                        摘自《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经济日报》2003年9月15日
请回答:
(1)材料1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者就业人口比重都已经下降,为什么国家还要增加支农资金、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
(2)如何理解材料2所说的“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3)联系材料3说明当前应当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选项

答案(1)首先,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动摇,“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其次,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工农业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目前已经步入工农业平等发展阶段,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对农业和农村进行必要支持无疑是相当必要的。 (2)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农村面临的任务比城市要艰巨得多,我国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确定中国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主要是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要依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3)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二是,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过程中,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三是,加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的联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化的受益者;四是,对农业和农村实施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强城乡的互动性和互补性,缩小城乡差距。

解析 本题考查“三农问题”。2004年考研试题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就业人数的角度考查了发展农业和农村的途径。本题则着重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何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化,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也不会变化;二是,农业发展不能就农业谈农业,农村发展也不能就农村谈农村,要从统筹城乡关系的角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Ap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