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1 A市南部两个乡镇为招商引资,和一家畜牧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并和农民签订了上千亩的土地征用合同,用来创办生猪养殖基地及配套设施等。然而,2018年这家畜牧企业经营跟不上,无力支付土地租赁租金,表层土壤还遭到破坏。村民张海村说,早知道这样,就不签

admin2022-03-03  39

问题 给定资料1
A市南部两个乡镇为招商引资,和一家畜牧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书,并和农民签订了上千亩的土地征用合同,用来创办生猪养殖基地及配套设施等。然而,2018年这家畜牧企业经营跟不上,无力支付土地租赁租金,表层土壤还遭到破坏。村民张海村说,早知道这样,就不签租赁合同,现在租金拿不到,地也种不了。
而在A市市区周边的几个乡镇,有别于有些地区企业老板直接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签约模式,而是采取政府背景的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然后转包给各类资本承包种植的模式。
由于外地老板经营不善和对风险预估不足,这种模式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政府因此背上沉重包袱。
作为当地农业局下属企业,一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大量土地流转的实施平台。公司廖姓负责人介绍,前几年是当地土地流转的高峰期,很多老板过来种植甘蔗,流转了6万亩左右土地。但由于甘蔗行情不好等原因,许多老板“跑路”,这些“跑路”老板流转的土地加起来有上万亩。“烂摊子留给了地方政府,现在都是政府支付农户的土地租金”。
“每亩土地租金约1000元,目前几万亩土地的租金需要政府来承担。对一个市级行政单位来说,每年筹集几千万元来给农民支付租金并不容易。”廖姓负责人表示,政府在压力之下只好从别的地方挪借资金,虽然知道这是违规的,但也没更好的办法。现在,政府低声下气地求老板给钱,法律手段也都用上了,但效果也不明显。现在都是财政在撑着,东挪西借,已经垫了很多钱。
基层干部反映,由于相关政策与管理措施不完善,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处于“无序化”状态,频繁发生的纠纷增加了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B市的一个村子,听说记者过来采访,不少村民立即围过来。“上一年的租金到目前为止一分钱都没有,还不知道能不能给。2018年甘蔗开榨已经20天了,但是公司什么说法都没有。我们按照合同办事,他们却不按照这个来。”有村干部表示,流转土地是政府动员的,2017年的租金也一直没拿到,村民意见很大。
目前,B市只有70%的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土地流转交易有形市场,还有30%的县市区尚未建立,部分交易市场管理欠规范,大多数没有规范的资料档案室,土地流转资料保存不全。还有一些地方土地流转交易只是民间行为,不在交易场所交易,交易程序也有点不规范,给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带来隐患。
市农委经管站刘站长说,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出方比较多元,有的是乡镇组织流转,有的是以村组为单位组织流转,有的是由农户自发流转,还有少数是由县(市)涉农部门或由中介机构组织流转,五花八门,操作时不看对象、没门槛、不讲程序、不守规矩,随意性很大,流转双方不履行合同的现象很普遍,容易引发纠纷。
“土地流转不够规范,部分土地经营权流转都没签书面合同或只有口头协议。即使签订了书面合同,条款也比较简单,对权利、义务规定不够明确,难以保障流转双方尤其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农民权益。”刘站长表示。
相关部门在C市调查时发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有很大一部分从事的并不是粮食生产,而是选择种植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
市农业局一位干部表示,由于粮食价格较低,全省土地流转价格相对较高,如果流入方选择种粮,按水稻种植两季亩产1600斤和1.35元/斤的最低收购价计算,每亩收入才2160元,除去人工、成本、生产资源等因素,种粮利润很少甚至亏本。因此,大多数流转企业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其他经济作物或水产养殖,致使主粮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部分基层干部还反映,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低,粮补等都是直补给承包农户,而搞其他种养业或经济项目开发效益普遍要高,一些工商企业和大户借土地经营权流转之名,擅自将农田“非粮化”,改成养殖场、花木基地、农家乐、私人会所等,甚至打“擦边球”,“以租代征”,搞工商项目开发。
此外,有专家表示:“一些农户因为土地不流转或抛荒都能得到粮补,土地不愿意流转或抛荒的现象比较常见,粮食补贴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给定资料2
推进精准脱贫攻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
在扶贫工作一线,也有干部反映少数贫困户甘为“懒汉”,甚至以当“懒汉”为荣,进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A村调研的过程中,结合帮扶干部和该村群众的描述,我们听到两个“懒汉”的“事迹”。
甲:贫困户户主40岁,在享受了精准扶贫政策后,每月“等靠要”政策扶助。每逢集日,还喜欢买酒喝,以打扑克牌等方式聚众小额赌博。帮扶干部督促其勤奋工作,他反而说“我要是太勤奋了,我很快就脱贫了,那我明年就拿不到这个贫困户指标了,脱贫了就没人管我了,我宁可就这么穷着”。
乙:贫困户为独居老人,无子女,现年62岁,之前靠上山挖草药为生,种了些口粮田。但是在享受政策之后,不再挖草药,口粮田也撂了荒,还在村民面前炫耀“你们看看我多好,什么都不用干有人养”。
当我们从基层干部口中听到这些“事迹”时,确实感到很震撼,这部分人的行为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示范效应,甚至助推了一种“贫困光荣、懒惰有理”的文化。这些极富故事性又极有冲击力的个案颠覆了我们以往对穷苦农民淳朴善良的认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现象,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扶贫政策“养懒汉”很普遍的印象。
大多数人在提起“养懒汉”现象时,都将其归因于贫困户的个人问题,“好吃懒做”“不可理喻”“刁民”这些标签被贴到这部分贫困户身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贫困户的个人觉悟和素质,确实对滋生“养懒汉”现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懒汉”的出现不仅仅是贫困户自身的主观原因造成的。
少数帮扶干部把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救济,把带动贫困户脱贫异化为给贫困户送钱送物、落实保障政策。对于“两不愁三保障”这样的较易落实的“底线援助”积极完成,对于“产业扶贫”“就业脱贫”这样的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精力的帮扶政策,或是有心无力,或是消极应付。没有做到“扶”与“帮”相结合、“造血”与“输血”并重,久而久之,给了贫困户一种“天上掉馅饼”的错觉。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我们思考。某村干部反映,某户贫困户自身隋性较强,在享受政策照顾后更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还经常借口其他人得到了比他更优越的政策照顾,去村委会“要补助指标”,威胁村干部若不如其所愿“就在有督查组来的时候跟他们说,我什么都没得到,让上级检查的看看你们是怎么做工作的!”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避免在“省检”“市检”的时候他真的跑来捣乱,村干部一再妥协,这更刺激了他好逸恶劳、伸手要钱的习性。这起事件本身不得不说是一场闹剧,但其中折射出在频繁的督查、检查、暗访之下,尤其是在扶贫工作有着“一票否决”威慑下,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心态同时发生的异化。
此外,“懒汉”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大的环境,那就是村庄公共性的瓦解,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私人化。村庄公共性瓦解的直接后果就是村民的行为越来越注重个体取向,而非群体取向,越来越不顾他人的眼光。正因为如此,“懒汉”不必理会因自己的好吃懒做带来的不利的公共舆论,反正这些舆论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压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同样是X乡,人口规模差不多的A村和G村的情况大不一样,A村的“懒汉”有6个,G村的“养懒汉”现象却很少乃至没有。A村是个杂姓村,G村是个单姓村,村落中的宗族文化相对浓厚,村支书还是宗族内很有权威的人物。G村也有精准扶贫户,但是很少听到在享受精准扶贫政策后就不愿劳作,乃至“挥霍”补助款的。这是因为G村内部有一定的公共规范,也有一个众人信服的公共权威,精准扶贫户如果要蜕变成“懒汉”,不但要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还要背负道德上的骂名,“在家族内都抬不起头来”。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宗族治村”,更不是提倡弘扬宗族文化,而是要说明,在公共性较强的村庄,具有一定组织动员能力的村庄,村庄的公共舆论对村民有一定的成慑力,村民对村庄共同体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村民的自律性也更强,“养懒汉”现象出现的概率更低。
我们应该明白,扶贫工作中的“养懒汉”现象毕竟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不良现象的存在就改弦更张,乃至部分极端观点提出“凡是‘懒汉’,一律不享受政策”,贫困户毕竟是弱势群体,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也复杂多样,即便个别贫困户在品行上离我们的理想预期尚有差距,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剥夺其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任何政策的施行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于一项政策施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找出新的办法予以解决。
给定资料3
农村危房改造是帮助贫困农户实现“安居梦”的一大惠民工程。但这项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下面是某县当地论坛中一些网友的说法:
A:县里的网上查询公开系统中没有资金发放情况这一项,镇里也没有进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更是走形式。这样一来,势必产生大量漏洞。到底什么人该享受,补助标准是多少,补给了什么人,人们不得而知,也无法监督。如此一来,就给执行这项政策的干部极大的操作空间,想给谁就给谁,想给多少就给多少。
B:我打报告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好几年了,自己建好了房,但村干部一直不给我补助资金指标,直到过年送了6只鸡、两条烟,村干部才给了我一个指标。钱到手后,村干部还要2000元的“劳务费”才罢休。
c:我们村有一户低保户,去年建了房,向村干部申请指标,送了礼,请吃了饭,村干部答应给她指标。她本可得到两万元补助,但村干部开出一个条件,就是只给她补助6000元,其余的补助资金要买村干部家的建筑材料。她苦苦哀求,说她已建了房,急需危房改造资金付工费和材料费,希望能得到全部补助款,因此没有同意村干部开出的条件,结果村干部硬是没给她指标。镇里有多余指标,也没有给急用钱的低保户一个指标。
D:去年7月份,我家唯一的住房被拆了。拆房的时候说的是拆旧房建新房,但这是我们住的房子啊,我们不同意拆。然后他们就强行拆我们的,开挖机来挖,堵都堵不住。房间里还有好多东西,都全部埋掉了。在我们村,这种情况的不止我家这一户。村头老曹家也是这样,他前一阵子因为脚伤,在医院花了9万多,经济压力原本就不小。家里唯一的住房被拆后,又不得不在外租房住,光房租每月就要400多,此外,还增加了水费、煤气费等开支,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个月起码要增加800多元的开支。
E:我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去年中秋节回了一趟家,却发现村里的老房子被拆了,房子里面的东西也没了。而在此之前他没有收到任何书面或口头的通知,我去村委会询问怎么回事,却被告知,我家房子属于长期无人居住的危旧“空心房”,按规定予以拆除。拆后,建新房的事却至今没有下文,原来房子里的家具也无处安放,有的露天放在外面,有的放在山上空地上,盖几块牛毛毡遮风挡雨、小雨还勉强,大雨根本挡不住,还是会淋湿。
F:市里规定,对“拆三房”(窄心房、危旧房、违章房)工作考核排名前100名的行政村,最高可奖励20万元,而排在后100名的,则罚款10万元。这么一来,各乡镇政府村委会肯定会积极拆房,管你是不是“三房”,危拆了再说。
G:唉!房子刚建好俩月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裂纹,还有严重的渗水问题。一直都没敢住,给镇政府反映好多次了,他们也不来维修,房子建好后,也没有相关部门来验收。原本是国家给我们农民的福利,现如今已经变成放柴火的仓库了。
给定资料4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要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外面的人才需要引进、吸引,而从本地走出去的人才,更有理由留住及唤回。这些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才,拥有一般村民没有的经济、社会和智力资源,在乡村社会威望高,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强。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必将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走出宽阔的乡村振兴之路。
W县16万在外务工人员,最近几天收到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共同署名的返乡就业邀请信。
这封信不但有明明白白的返乡就业政策介绍,还有情真意切的呼唤;不但有实实在在的岗位供选择,更有亲情的感召。“年初外出年尾回,妻儿老小盼亲归……”W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15.9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占全县劳动力人口的45%,留下10多万个留守家庭和近2.5万名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不断入驻,W县就业岗位更加丰富,仅开发区和产业园就有各类企业近700家,已吸纳8万余人就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路网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基本覆盖,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信中还说到了留在家乡就业的诸多好处,如:与在外打工相比,实际收入更实惠,生活成本更低,一家人团聚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和父母等。这封信在当地媒体及朋友圈中迅速传播,引起了极大反响。春节刚过,已有2500余人到该县各类企业应聘,其中1300多人签订了意向就业协议,860多人已上岗。
据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约800万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某研究中心万主任看来,过去由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格局已开始发生改变。“这是中国城乡结构调整的过程。要吸引更多人回乡、下乡创业,除了要有产业,还要有“情感引力’。”万主任说。
近期,S县组织35名本地籍重点高校大学生开展“桑梓情深·放飞梦想”家乡行活动。县委书记说,县里每年都有数百位学子考入本科院校,这对家乡而言是一笔宝贵财富。一方面,乡亲们乐见他们走出大山,在更广阔的天地展翅高飞;另一方面,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些青年才俊愿意回归故里,发挥专长,干事创业。他寄语学子们:“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份桑梓之情,关注家乡、关心家乡、关爱家乡,跟家乡的联系不要断,对家乡的感情不要淡,回馈家乡的心意不要变。家乡为你们而骄傲,也请你们努力成为家乡的骄傲!”县委书记说,家乡对在外的学子,除了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要打好情感牌,让他们乐于回乡贡献才智。
请就给定资料3中反映的问题,为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提出建议。
要求:
(1)作答准确,内容全面;
(2)有针对性,有可行性;
(3)字数不超过350字。

选项

答案一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各级政府要将资金发放、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指标等情况通过网络、政务公开等渠道进行公开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 二是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监督并惩处相关干部的吃拿卡要行为和未经当事人许可的强拆行为,让危改指标真正用在有需要的群众身上,保证其切身利益。 三是做好拆后保障工作。出台过渡安置方案,为拆房群众提供必要的过渡安置房、过渡安置费等,保障其基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四是取消不当考核标准。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不以单纯的拆房量来考核乡镇村委的业绩。 五是严把新房质量关。为群众建造合格的新房,相关部门按时验收,如有质量问题应及时维修整改或重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I5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