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3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1年求治。 病人姊妹2个,排行老大。幼时家境不宽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病人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

admin2010-01-15  29

问题 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3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1年求治。
   病人姊妹2个,排行老大。幼时家境不宽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病人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善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表扬没有自己,而怨别人或自责。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院,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面前颇感压抑,立志发愤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常暗中注意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课后照镜子观察,并未发现相貌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迎面相逢,教师若尤其事,病人却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便言行失措。久之,似觉同学也洞察其心中隐秘,于是与同学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后,父母告诫病人“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等等,病人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的清谈,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假装做其他事,或托词走开。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速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遭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入矛盾之中。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颇中意,两人虽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往来。虽向往能像别的年轻人一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于剧院、商场,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应邀赴约,也总是故意姗姗来迟。一次男方父亲寿辰,特邀病人赴宴,病人无词推托,几天前便开始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赴宴那天,硬着头皮来到男方家中,未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待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误以为病人中暑,急送医院就诊。此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词休假在家,以免交往。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阳性发现。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精神病性症状。明显焦虑,自沂“得了一种怪病,怕见人的病”。深知这种害怕毫无必要,称“没有见不得人的事”,但事到临头又紧张不已。病人对此百思不解,因而苦恼、不安,迫切求治。

选项

答案几乎没有人不曾有过恐惧的体验。美国的G.Stanley Hall曾调查过1701人,这些人自己报告的恐惧对象共有6456个,最令人恐惧的是电闪雷鸣,其次为爬行动物,以下依次有:单独与陌生人相处、黑暗、火、死亡、牲畜、疾病、昆虫……由此可见,在人类中,恐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恐惧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但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它跟人类的痛苦一样具有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作用。人们恐惧黑暗,并非完全是鬼怪观念的作用。在黑暗中,获取周围信息的主要方式——视觉功能失去了作用,自我保护能力削弱,恐惧便是一种自然的代偿方式。恐惧使机体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以应不测。因此,恐惧属于一种正常情绪。 本例病人的症状以恐怖为主要临床相,恐怖的对象主要为人际接触和社交场合。恐惧发作时伴心慌、面红、气促,甚至颤抖、大汗、头昏日眩等植物神经症状,并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恐惧过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病人在与科室同事交往时,在与男朋友约会时,在会见未来的公婆时,都深深地陷入痛苦与矛盾之中,即理智上的正确认知和实际上难于控制的不适当情绪反应,这便是恐怖症的共同特点。 根据病人恐怖对象的不同,有许许多多专有的恐怖症命名,但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广场恐怖、社交恐怖和单纯恐怖。社交恐怖是以在面对面的社交处境下产生恐怖为特征的,不敢与对方视线相遇或害怕自己脸红,表情不自然,通常应注意与之鉴别的是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尤其是惊恐发作的病人也可有紧张,恐惧的情绪体验和一系列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几乎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发生。而恐怖症的发作却是针对某一具体特定的对象的。一旦离开具体恐怖的对象,症状就消失了。 恐怖症的病因病理并不十分清楚。复习本例病人的病史,提示个体的素质因素在发病中可能有某种作用。病前谨慎小心、胆小羞怯、内向多思等个性特点为发病提供了一定条件。有人调查过33例社交恐怖症病人的个性特征,个性内倾和情绪不稳者有25人,占78%。有人还调杏过50对同卵双生子和49对异卵双生子,发现恐怖症的同病率前者较后者为多,提示有遗传素质的倾向。 条件反射学说则认为,同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某种恐怖性情景结合,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一中性刺激便成了恐惧的对象,尽管病人知道此物无须害怕,但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恐怖情绪自然出现。 社交恐怖症的治疗首推行为疗法。其中系统脱敏疗效最为肯定,美中不足的是程序繁琐、疗程太长。国外有人报道认为冲击疗法见效更快。作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与系统脱敏疗法效果近似,治愈率分别为33%和26%。系统脱敏疗法循序渐进,且辅以肌肉松弛技术,使病人有更多的主观动机参与;而冲击疗法忽视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痛苦大、实施难,町能欲速则不达。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帮助和引导病人回忆过去,找出与生活事件相联系的心理冲突,一旦病人相信她的恐怖来源于心理冲突的转移和象征化(不管用什么学说去解释),恐惧便会减轻或消失。 药物治疗可减轻一些症状,安定与心得安配伍或丙咪嗪与心得安并用均可能有所裨益。 可以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社交恐怖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aYS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