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者①,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

admin2014-12-05  43

问题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  :“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乎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⑤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竞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日狂士,日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节选自《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②翛(xiā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③弆(jǔ):收藏。④嬲(niǎo):纠缠。⑤跋:通“茇”,蜡烛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八大山人年轻时遭遇变故,离开家逃到奉新县的山中,剃去头发做了僧人
B、八大山人擅长书法,既能师承古人,又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喜欢画水墨芭蕉等,自由创作而不受画家规矩约束
C、作者感叹人们对山人外表癫狂的“知”,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及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隐痛和不媚世俗傲骨的“无知”
D、八大山人玩世不恭之态的背后是心中情感愤激郁结,无法自我排遣,如同巨石阻挡了泉水,如同湿棉絮阻遏了烈火,无可奈何

答案C

解析 人们对山人杰出艺术成就是“知”的,而不是“无知”。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b2q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