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

admin2022-04-01  31

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论证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这一提议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如果仔细分析,“携号转网”实在是弊大于利。
    首先,携号转网过程十分复杂,在办理过程中很多人嫌麻烦而放弃。在《证券日报》记者随机进行的小调查中,有1/4的用户因为嫌麻烦而主动放弃转网,剩余3/4用户有转网意愿。这就说明,消费者对于这一政策的否定态度。
    其次,目前携号转网的技术还不完善,“有的转过去后短信收不到,也有的转出时运营商阻拦,还有转网周期长、程序复杂等问题。”用户反映,携号转网后支付宝、银行等验证码收不到了。还有用户表示,转网后在线充话费不灵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直接推行“携号转网”,极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商业机密外流,更有甚者会扰乱既定的金融秩序,造成社会的混乱。
    再次,现有的政策。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的通讯需求,何必大费周章呢?根据wszs机构的一项调查测算,携号转网需要进行用户管理计费系统的改造大概要花60亿元以上的成本或者可能还不止。这笔浪费是毫无必要的。
    最后,早在2010年¨月份,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在天津、海南启动。到2014年9月份,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实施。2018年12月份,上述试点城市开始执行携号转网新规,并对携号转网流程作出了进一步优化。但从试点情况来看,该项业务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所以说,“携号转网”作为一项政策,始终是“叫好大于叫座”的,是弊大于利。应当缓行。

选项

答案 “携号转网”弊大于利? 给定题干从四个层面对“携号转网”这一新政策加以分析和讨论,得出了携号转网“叫好不叫座”的结论。其观点看似条分缕析,实则难以自圆其说,现将材料中主要失误之处分析如下: 首先,材料中仅以《证券日报》记者随机进行的小调查为例,就推出消费者对于这一政策的否定态度。这是不准确的,明显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一次随机的调查,样本的容量和公正性都不具有推断整体的可能性。 其次,题干中还列举了携号转网带来的种种“问题”,并认为如果直接推行“携号转网”,极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乃至于造成社会的混乱。此处的推理也明显是不严密的。第一,携号转网过程中偶发的问题,只是特例,不能否定这一政策的全体。第二,这里还过分地夸大了这些个别问题对用户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属实,这些问题都客观存在,需要我们积极解决,而不是因噎废食地否定“携号转网”。 再次,部分反对者还认为,现有的通信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日常的通信需求,花费60亿元成本进行携号转网得不偿失。此处的推理和现状是背道而驰的,有片面看问题的嫌疑。众所周知,“携号转网”是通讯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60亿元成本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还有论者援引过去试点城市的失败经验来说明该项业务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这样的论证也是匪夷所思的,有无效类比的嫌疑。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失败,就机械地认为现在和将来也不应该发展这一技术。 综上所述,质疑者所提供的论据均无法支撑其结论,对于“携号转网”这一政策,我们还应进行更加理性、客观的评价。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Nj4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