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关于证明责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84题)
关于证明责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84题)
admin
2015-05-18
25
问题
关于证明责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试卷三第84题)
选项
A、只有在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情况下,证明责任的后果才会出现
B、对案件中的同一事实,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责任
C、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必将承担败诉的后果
D、证明责任的结果责任不会在原、被告间相互转移
答案
A,B,D
解析
理解证明责任应注意的问题有:首先,证明责任是一种不利的后果,这种后果只在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才发生作用。真伪不明是指当事人没有证据或有证据但不能证明到使法官能够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与否的状态。法官在无法确定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存在与否的时候,就要考虑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谁来承担因为该事实不明所带来的不利后果。由此可知,只有在待证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情况下,证明责任的后果才会出现。因此,选项A正确。
其次,针对某一具体诉讼请求,证明责任只能由一方当事人承担,而不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因为每个诉讼请求都是由一方当事人提出的,如果该当事人不能举证证明,则证明责任只能由该当事人自己承担,而不可能由双方当事人共同承担。由此可知。对案件中的同一事实,只有一方当事人负有证明责任。因此,选项B正确。
再次,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76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由此可知,当事人对其主张的某一事实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如果对方当事人认可的,人民法院也予以认可,而不是必将承担败诉的后果。因此,选项C错误。
最后,关于证明责任的结果责任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2条第2款中“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也就是说,证明责任的结果责任是由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会在原告与被告之间相互转移。因此,选项D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3Q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外资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区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举证期限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乙是A市的建材经销商,因资金周转困难,便从A市甲处借了5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批建材,并销售给了B市的丙,约定价款为60万元人民币,但丙未付款。乙与丙约定的合同履行地在A市。后来,甲要求乙还钱,乙说因为丙没有支付货款,所以无力偿还。鉴于此,甲欲直接起诉丙,
甲公司是一家效益比较好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达2亿元。依据《公司法》的规定,甲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份,但特殊情况除外。以下选择项中,哪些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可以收购本公司的股份的情形?
住在A县的甲欲将位于B县的一间25平方米的房屋出售,甲与住在C县的丙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中约定:若双方发生争议,应当将争议提请A县法院管辖。后双方因房屋价金而发生纠纷。现甲欲起诉,确认该买卖合同无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黄河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超过面值金额发行股票,共获得溢价款1亿,对该笔溢价款依据公司法规定应当列入公司财产哪一部分?
某报社在一篇新闻报道中,披露未成年人甲是乙的私生子,致使甲备受同学的嘲笑与奚落。甲因精神痛苦,自残左手无名指,给甲的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下列对报社的行为定性中,正确的有()。
张某和李某采用书面形式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双方在甲地谈妥合同的主要条款,张某于乙地在合同上签字,李某于丙地在合同上摁了手印,合同在丁地履行。关于该合同签订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某大学李教授、刘教授与四海公司签订了技术委托开发合同。合同约定,由四海公司提供实验条件、经费并向两教授支付报酬,由两教授研制开发可溶塑料制品。某大学曾给四海公司开出这样的证明:“李××、刘××是我校××专业教授。”后技术开发成功,各方就技术成果申请专利权利
随机试题
何谓基本偏差?
文学传播经历的阶段包括【】
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
患者,男,66岁。胸痛2小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急诊溶栓治疗。下列对直接诊断冠脉再通最有价值的是
为充分进行注浆控制,应采用的控制方法是()。
下列分项工程中,应进行隐蔽验收的是()工程。
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加计合计数以后,如有空行应()。
秘书获取信息的“观察法”,是直接通过感官或借助其他工具()。
下列关于主席台上座次的排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3题是基于下述描述:设有图书管理数据库:图书(总编号C(6),分类号C(8),书名C(16),作者C(6),出版单位C(20),单价N(6,2))读者(借书证号C(4),单位C(8),姓名C(6),性别C(2),职称C(6),地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