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

admin2013-04-02  25

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画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1935年,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摘编自《经济日报》(2012年12月12日)、《方志敏文集》
材料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十九世纪末列强割占领土、设立租借地、划定势力范围示意图前,在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前,在反映辛亥革命的文物和照片前,在《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前,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等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文物和照片前,在李大钊狱中亲笔自述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照片前,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仔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漫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进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接近这个目标。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选项

答案(1)中国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到近代落后了。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亡国亡种的危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包括普通群众、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体中华人民的最大梦想和共同追求。(2)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2013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OFd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