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起诉,法院应予受理的有哪些?( )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起诉,法院应予受理的有哪些?( )
admin
2022-01-27
44
问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起诉,法院应予受理的有哪些?( )
选项
A、判决不准离婚,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起诉的
B、原告撤诉后,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又起诉的
C、已过诉讼时效、法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
D、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判决生效后,有新情况、新理由,当事人起诉要求增加赡养费的
答案
B,D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7)项规定,A项错误。根据《民诉意见》第144条第1款规定,B项正确。《民诉意见》第153条规定,选项C中,由于法院曾经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意味着从实体上已经解决与此相关的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5)项的规定, C项错误。根据《民诉意见》第152条规定,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GT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二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二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甲委托乙寄售行以该行名义将甲的一台仪器以3,000元出售,除酬金外双方对其他事项未作约定。其后,乙将该仪器以3,500元卖给了丙,为此乙多支付费用100元。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0年卷三第60题)
下列哪一情形产生了不当得利之债?(2013年卷三第20题)
张某外出,台风将至。邻居李某担心张某年久失修的房子被风刮倒,祸及自家,就雇人用几根木料支撑住张某的房子,但张某的房子仍然不敌台风,倒塌之际压死了李某养的数只鸡。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09年卷三第12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乙公司在专利有效期限内独占实施甲公司的专利技术,并特别约定乙公司不得擅自改进该专利技术。后乙公司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在未经甲公司许可的情形下对专利技术做了改进,并对改进技术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甲拾得乙的手机,以市价卖给不知情的丙并交付。丙把手机交给丁维修。修好后丙拒付部分维修费,丁将手机扣下。关于手机的占有状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三第56题)
甲被乙家的狗咬伤,要求乙赔偿医药费,乙认为甲被狗咬与自己无关拒绝赔偿。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9年卷三第1题)
甲、乙二人按照3:7的份额共有一辆货车,为担保丙的债务,甲、乙将货车抵押给债权人丁,但未办理抵押登记。后该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将戊撞伤。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6年卷三第8题)
甲、乙与丙就交通事故在交管部门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书》,由甲、乙分别赔偿丙5万元,甲当即履行。乙赔了1万元,余下4万元给丙打了欠条。乙到期后未履行,丙多次催讨未果,遂持《调解协议书》与欠条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2013年卷三12题)
张某到王某家聊天,王某去厕所时张某帮其接听了刘某打来的电话。刘某欲向王某订购一批货物,请张某转告,张某应允。随后张某感到有利可图,没有向王某转告订购之事,而是自己低价购进了刘某所需货物,以王某名义交货并收取了刘某货款。关于张某将货物出卖给刘某的行为的性质,
根据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3年卷三35题,单选)
随机试题
女性,42岁,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4小时,病人先主诉胸闷、气急,随后出现颈部增粗,呼吸困难,发绀。问:如何做好该病人的急救护理?
肱骨干中段骨折反复手法复位易导致
以下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患者,男,56岁。吸烟36年,每天吸烟20支。在其吸烟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强化因素的是
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应选择
某25岁女性,农民,发热1周后入院,体温39.7℃,精神稍差,表情淡漠,腹部6个压之褪色的淡红色斑丘疹,腹部不适,脾侧位可及,WBC4.1×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以下各项是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是()。
具有阴刻、阳刻、阴阳刻三种表现形式的是()。
任何一个改革者,都要不畏人言汹汹,不怕同道_______,不惧“_______”,勇于做改革的担当者甚至“牺牲者”。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歌谣(ballad)与口头流传的神话,远在文字出现之前就已大量产生。中国的文学正是发端于此。不过歌谣本是人们在生活中随兴而发的(improvised)东西,上古时代也没有记载和保存它们的手段,因此也就很快湮灭,不留痕迹。如今,我们只能从一些古书中推断它们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