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

admin2013-09-15  28

问题 给定资料
    1.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对此,《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美国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大约12%的学生被诊断出有沮丧和类似的心理问题。匹兹堡大学教授加兰弗指出,过去5年来,学生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学生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是“郁闷”、“无奈”、“空虚”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和征兆。而我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
    据一项调查披露,在北京一所工科院校里,每届总有5%以上的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2%一3%的学生可能会退学或被开除学籍,40%的学生会出现几门功课不及格,15—20%的学生可能会拿不到学位证书。概括这些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大致都源于心理问题。
    2.来自经商家庭的小王是独生女,在家里就比较娇宠,父母从未让她干过任何家务,家里人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大学,小王也比较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航,但是开学后的半个月就因为过不惯集体宿舍生活逃回了家。父母不得已在学校周围为她租了一套房子,奶奶也跟着来北京陪读,小王每天除了上课,就呆在自己的房子里,生活上由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学期下来,小王越来越感到孤独。话也越来越少,甚至第二学期开学不愿意去报到。如今,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问题突出。专家指出:一方面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大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在家受父母的溺爱,缺乏磨难和挫折经历,许多人形成了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个性,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定式,致使他们面临困境时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特别是对小王这类曾经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二十年的生活中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亲朋好友夸奖的对象,一旦在大学中优势不再,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大学生小林,当年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由“尖子生”到“普通人”的角色转换,如果不能很快适应常常引发焦虑,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对于大部分大一新生而言,他们试图努力,重建被现实排斥的自我,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达到自我实现。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遇到挫折后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甚至反过来攻击现实,最后导致紧张、焦虑、颓废、苦闷、忧伤、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出现自杀企图等心理卫生问题,因而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另外,习惯了老师在身边的悉心指导,突然面临大学里的自主性学习,很多新生也会觉得别扭,“我该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也会困扰他们很久。
    同时这种角色转换危机不仅限于新生,大三大四也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大学生小卢是某名牌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大三上学期在一家企业找到了一份实习,专业对口,前景也不错。公司也表示希望小卢毕业后可以留下来。然而习惯了大学自由、轻松氛围的小卢,对朝九晚五,忙碌充实的工作相当吃不消,一个月下来瘦了七八斤,心理上对工作也非常抵触,没多久就辞职了,之后陆陆续续换了几份工作但都没有超过两个月,一直等到毕业没有确定一份准备长期干下去的工作,最后只好在家闲着。父母一提让他出去找工作就精神紧张、发抖。
    有专家表示:社会不是绝对公平的,大环境的隐形因素对某一部分人不太公平,对这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比如社会天然就倾向于外貌漂亮的人,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与中学相比,大学更就近社会,不在一味追求究成绩的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长期处于弱势,又无力改变的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几率明显比较大。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9%。同时一项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一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另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同时薪资问题也相当严峻:2010年,专科毕业生起点薪酬最高的3个行业为传媒、房地产和IT,最高值为1882元,本科毕业生起点薪酬最高的是金融、房地产和IT,最高值为2520元。这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在一个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了解,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于一般的思想问题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有轨电车”、“穿越曲径”、“7人8足”等看似体育又似游戏的竞技项目,日前在江西省首届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大赛上出现。近年来,江西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和大学生心理指导结合在一起,拓展训练以它独特的方式让学生在追求乐趣的同时,提高信心,自觉调节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江西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在全省高校90余万名大学生中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咨询和教育活动。成功举办了有10万名大学生参加的首届全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制定了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方案,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家庭有效沟通的缺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家庭温暖给予关爱,消除隐患,将心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也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高发的一大原因。专家呼吁不仅要再学校教育中,更妻在家庭教育中增加“挫折教育”比重,创造轻松的家庭氛围,父母主动与孩子谈论成果与失败,积极引导,让孩子受得起打击,抗的住压力。
    4.面对大学生群体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学校、社会都在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2010年秋季,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立“情绪宣泄室”尝试为学生减压。
    “前段时间保研失败了,过来发泄一下。”读大四的唐军(化名)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保研成功,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在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唐军决定试一下击打橡皮人,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王方(化名)成绩一直不太好,多门课挂过科。一开始,老师经常鼓励他,但是渐渐地,老师的语气越来越重,经常批评他没认真学习。于是,他走进宣泄室,一边打着橡皮人,一边大吼:“我真的努力了,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据了解山西财税专科学校欲计划投资200万元建“情绪宣泄室”,以缓解大学生就业、感情等压力。该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说,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感情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学生们又不愿轻易走进咨询室去与老师沟通,到发泄室是学生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有很多委屈的事情是说不出口的,别人也开导不了。”徐同学告诉记者,虽然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抑郁的时候,他更愿意去和别人踢一场痛快淋漓的足球,流过汗后感觉就会好很多。而对于心理宣泄室多数同学表示欢迎:只见一位学生对着橡皮人,先是一拳,接着又是一脚,随后对着橡皮人一顿狂打,橡皮人被打得东倒西歪,而这位学生的脸上已经淌下汗来。
    合肥的刘先生表示,从小就教育孩子对人要谦让,要有礼貌,这种宣泄室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到发泄情绪的作用,但是可能带来更多的是不利影响——用勇武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说不定今后遇到麻烦时会容易激动,从而滋生暴力行为。
    有心理学家也反对这种做法,学者班杜拉曾提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模仿别人的攻击性行为会增加自己的攻击行为,攻击性方式会内化成青少年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说,打沙袋的方式将来也可以用来打人。打习惯了,碰到什么不舒服的事,都想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这可不好。对此,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心理系主任贺岭峰博士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不良情绪过分压抑的结果。如果被压抑的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就不会发生危及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疾病。不少日资企业设立宣泄室,就是一种精神分析疗法。
    专业人士也认为,引入宣泄室的建设是有科学依据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感情等问题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不及时疏导,将会成为心理问题。大学教育必须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但是也有专家表示:“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的确是宣泄情绪的有效方式。但是仅仅通过此种方式,有可能造成他们将更多的烦恼压抑在心中。作为学校,更需要做的是当发现学生有烦恼时,应该引导他倾诉,把一些抵触情绪表述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而并非一次简单的发泄。宣泄室可以作为心理辅导的一个补充,适度宣泄后最要紧的是进行交流和沟通。”
    虽然对此类宣泄室的能够取得的一定效果表示肯定,但鉴于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教育部门表示不提倡这种心理辅导方式。而更加建议通过沟通、疏导的方式来解决,即使要建设宣泄室,也应有专业心理老师从旁协助,及时做心理辅导。
    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首先,抓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目前全省96所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其中78所高校列为必修课,设18学时、1学分。部分高校进一步改革,安排了16学时的理论课和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并且定期组织开展“精彩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比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观摩等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抓心理辅导与咨询。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二是广泛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全省高校积极探索开展了个体面询、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并采用游戏、音乐、心理剧、小组讨论等形式,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模拟真实情境,收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最后,抓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建立“五个早”预警机制。各高校普遍建立了“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预警机制,重点监控“7个重要时段”,即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季节交替前后,重点关注“1l类学生”,即家庭经济困难、言行异常、性格内向、父母离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直系亲属有精神病史、本人有精神病史、遭受重大打击、考试成绩急剧下降、失恋、网络痴迷的学生,特别是新生和毕业生。建立“五个一”危机干预机制,即“一名患者、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在危机干预期间,做到24小时分秒不空、形影不离,保证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对确诊为精神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救治。2007年和2008年,全省高校百万在校大学生因心理原因引起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分别为3例,占学生总数的十万分之零点三。
    5.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请根据材料,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语言流畅。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重视心理教育培养健康人才实现强国战略 汉代是司马相如有云:“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纵观历史,凡强盛的朝代无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如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我国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正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社会进步、国家繁盛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最大的高学历群体,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力量。然而,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过分追求知识增长忽视心理教育,造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术过关但是心理脆弱。因而我们急需重视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国。 心理抗压能力差、承受不住打击是我国大学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工作的经历中,任何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大学生也不例外,从比较封闭的高中学习环境到自由开放的大学氛围;从在家里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到宿舍的集体生活:从相对单纯无忧的学校到压力巨大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走向极端。而这种内心脆弱的大学生也不是一个担得起责任、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真正人才,我们要实现人才强国,就应从家庭、学校两方面入手,培养既有过硬专业背景,又有过强心理素质的健康人才。 培养健康人才,实现强国战略就要学校教育中增加心理教育比重。从小学到高中,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们的学校一直是唯分数至上,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涉及心理教育的部分,而到了大学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心理辅导老师,但是真正发挥到的作用却少之又少,而面对复杂情况,面对不适用危机时,大学生是需要有专业人士专业理论去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因而应该改革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建立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使其具有心理韧性,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合格。 培养健康人才,实现强国战略还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心理教育。家庭是人生的港湾,大学生在学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在家庭需求支持,但是我国很多家庭的家庭教育都是失败的,一方面从小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让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而另一方面家庭氛围中只注重成功的赞誉,而忽略了面临失败时的引导,让相当的大学生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一旦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一点挫折就想逃避、放弃,盲目自我否定。所以我们应该在社会上加强宣传,鼓励家长学会正确教育孩子,尤其是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学会积极应对。 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是曾经的天之骄子,而已经沦为弱势群体,诸多问题都亟待我们去关心,但永远靠外力的扶助,既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也不符合我国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因而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都重视心理教育,保证我们的大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所有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唯有这种经得起风浪的大学生才是合格的,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真正需要的,才是能担负起祖国的未来的栋梁之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f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