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admin
2015-07-03
66
问题
试述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选项
答案
(1)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当时的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高宗以后,科举取士名额有所增加。武则天开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的先例。到了开元、天宝时期参加科举的人愈益增多,科举制度中大部分考试科目已经形成,考试内容和形式基本确立,科举制度渐趋成熟和完备。 (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①科举考试的程序。 唐代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由中央、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不由馆、学而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考试选拔报送尚书省应试的,称为乡贡。 ②科举考试的科目。 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 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其巾经常举行的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 ③科举考试的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的方法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3)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产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举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消极。科举制与学校关系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存在了1300多年,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了教学内容,也就统一了人们的思想;给下层人们以从政的机会,缓和了阶级矛盾。 ③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④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⑤科举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科举从隋唐到宋朝,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趋明显,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其消极作用主要是:第一,国家只重选科取士,而忽略了学校教育;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第三,科举制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Qif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在研究双眼辐合对大小-距离判断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刺激物的实际大小和实际距离都固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辐合角度的增大()
确定测验常模的抽样方法包括()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是()
刺激泛化反映的是事物的()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包括()
按照研究目的区分,研究课题可分为()
当研究者没有遵循随机原则对被试进行分组时,可能产生的额外变量是()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抗大)学风最重要的传统是()。
随机试题
下面哪个图能够表示2016年第4季度-2017年第2季度医疗健康行业IPO账面退出回报环比增长率情况?()
埃博拉病毒的疫源地主要在非洲大陆其他可能的疫源地还有
男孩,4岁。一向偏食,不吃鱼、肉、蛋,近日发现面色渐苍白,不愿活动,时而腹泻。查体心肺正常,肝脏于肋下触及3cm,脾未及,血Hb60g/L,RBC2.9×1012/L,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引起此病的主要病因是
A.清热散风,明目止痛B.泻火明目C.滋肾,养肝,明目D.活血化瘀,益气养阴E.补益肝肾,退翳明目复方血栓通胶囊的功能为
平面控制测量中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测量方法有()。
以下属于运算器的功能的是()。
下列关于国有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洋务运动举办的事业包括()
已知二次型f(x1,x2,x3)=(1—a)x12+(1—a)x22+2x32+2(1+a)x1x2的秩为2。求正交变换x=Qy,把f(x1,x2,x3)化为标准形;
ThestaggeringvarietyoffreestuffavailableontheInternetsometimesseemstohaverepealedthefirstlawofeconomics:Ther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