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
admin
2015-07-16
86
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位教师在讲授“辛亥革命”时,以孙中山为主线展开,首先出示了“时尚的中山装”,接着出示“中山装”的设计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前襟的五粒纽扣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根据材料,谈谈如何使历史与生活联素起来。
选项
答案
①增加趣味性。讲课过程中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②与时事联系。在讲解历史过程中,在事件与时间方面多与时事联系,贯通古今。③比较式学习。在讲述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时,多与学生熟知的、形象的事物进行比较说明,便于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Bx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胶体的课堂导入】教师上课用PPT展示图片,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等,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吗?这些物质是怎么形成的吗?”同学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5g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02×1023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混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把aL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mol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BaCl2,沉淀刚好反应完全,原溶液中硝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从观念到思想,从方法到行动都向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发展,而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新课程环境转变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真正实现从应
下图为某河流局部水系及甲地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甲地河流搬运能力最弱的时期是()。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道: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胜利。”(引自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材料中所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演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随机试题
《世说新语》将阮裕焚车的故事置于【】
遗弃武器装备罪,是指_______,违抗命令,故意遗弃武器装备的行为。
与流动资产相比,固定资产的特点包括()
月经周期为28日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周期第18日刮宫,镜检子宫内膜应为:
关于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进行产业竞争性分析时除了要考虑产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外,还要考虑()。
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无足轻重的。()
气质是人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下列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进程创建的时候,不需要做的是()。
HowPracticeCanDamageYourEnglishI.NewinterpretationsofspeakingandwritinginlearningEnglishA.Speakingandwriting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