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驳》)

admin2019-08-28  7

问题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  (《驳<复仇议>》)

选项

答案以:用

解析 语言类试题,文言虚词词义用法的考查。古汉语中以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上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他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基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1.表示凭借(1)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燕昭王求士》)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燕昭王求士》)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五代史伶官传序》)(2)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晏列传》)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3)有的表示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2.表示原因。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晏列传》)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晏列传》)3.表示带领。可以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直接翻译为“凭”“靠”。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4.表示时间。“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根据需要翻译为“按照”。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5.表示涉及或处置的对象。“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燕昭王求士》)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以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以不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郑伯克段于鄢》)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燕昭王求士》)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燕昭王求士》)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RrsC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语文题库普高专升本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