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
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
admin
2019-05-13
48
问题
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家耳熟能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出自杜甫笔下,却于李白的个性可谓合榫合卯,堪称知音。根据文意,作者对李杜诗中表现出的狂傲之气
选项
A、并不意外
B、十分欣赏
C、略有微词
D、有褒有贬
答案
A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中唐以前诗人大多是狂傲之士,指出他们的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稀松平常的这一观点,后面接着列举杜甫和李白的相关作品作为例子进行解释说明,论证前文的观点,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首句“稀松平常”即代表作者的态度,说明作者并不意外,对应A项,当选。
B项“十分欣赏”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强调作者对他们夸奖称赞,排除;
C项“略有微词”指有一点的不满,排除;
D项“有褒有贬”指有肯定也有否定,文中没有不满否定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5TY777K
0
江苏
行测
地方公务员
相关试题推荐
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钟后他下车去追小偷,如果他的速度比小偷快一倍,比汽车慢4/5,则此人追上小偷需要()。
欣赏是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欣赏过程中,作品才能获得其本质性,成为文学作品。传统文学理论忽视文学欣赏,致使文学研究难以更进一步,也阻碍了文学创作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文学欣赏的重视程度。可以这样说,对文学欣赏的研究,是
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的意思是( )。“书者如也”中的“如”的意思和用法与下面哪一个“如”相同( )。
袋中有24个球,除颜色黑白差别之外完全相同,从中摸出一球,若摸出白球的概率比黑球的概率大,则袋中有几个白球?()
①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
2014年3月,几内亚暴发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疫情,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达60—90%的致死率,因此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这种病毒的长相令人生畏。典型的病毒呈现圆球形,而埃博拉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纤丝状,这些纤丝会
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993年,学者研究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密切相关,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国考试制度的
下列成语全部蕴含辩证思维的是()。
2004年12月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的有关法令中,将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日”正式更名为( )。
()之于钢琴相当于棒球之于()
随机试题
进行()主要是为了检查塔设备的承压能力。
PowerPoint中,有关幻灯片母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性连锁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性连锁显性遗传E.多基因遗传遗传性肾炎
引起的腹痛不属于牵涉性腹痛的疾病是
某猪场3日龄新生仔猪发病,病猪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不吃奶,拉黄痢,粪大多呈黄色水样,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病仔猪脱水昏迷而死。剖检表现为肠黏膜肿胀、充血或出血;胃黏膜红肿;肠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如果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首选的培养基是
一位住所在奥地利的挪威公民在甲国去世并在中国留有遗产。根据法院地甲国的国际私法的规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本国法。而挪威国际私法规定,继承应由被继承人死亡时的住所地法支配。若甲国法院承认转致,则应适用下列哪国法律?()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是()。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观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这后,君贵子思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