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孔子的认识。

admin2019-05-15  34

问题 谈谈对孔子的认识。

选项

答案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后,孔子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圣人”。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成《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依据。 孔子很重视“礼”,以周礼为理想之制度,但同时也主张对礼制作适当的改良。他看到了夏商周三代的礼在继承中需要有所损益,在一些非根本性的改变上,采取“从众”的态度。在政治观点方面,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对国君横征暴敛,反对用残忍的手段统治人民。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以道德为礼制的基础,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基础。他重视道德感化作用和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相对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他力求将外在的强制的礼的规范建立在人们的道德自觉的基础上,这样就使礼制获得了新的意义。孔子的道德思想就是仁学。仁的思想是其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孔子认为,仁的根本要求是“克己复礼”既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定,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孝悌。在当时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国家的政治结构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的关系,即为父子、兄弟的关系。孝悌正是使之和谐而不受破坏的德要求。人做到了孝悌,也就不会犯上作乱了,所以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克己复礼”和孝悌,都反映了孔子当时想恢复西周礼制秩序的要求。孔子还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爱人思想和推己及人的原则是孔子伟大的贡献,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这个思想的提出,给礼注入了新的精神。 孔子把仁和礼结合起来,运用到社会实际中。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而仁则是修己、爱人的内在自觉性。仁礼结合,礼具有了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便被建立在人们自觉的基础上,提高了人们克己复礼、执行礼的自觉性。以礼的准则行仁,以仁的自觉复礼,二者相得益彰。 在天道观方面,孔子是信神和畏天命的,表明他未能摆脱西周以来天命鬼神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对天命鬼神又持怀疑的态度,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问题放在优先的地位,树立起儒家重视人事的一贯传统。 孔子也非常重视教育。他开创了第一所私学,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由官学向私学的一个重大转折。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达,孔子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他还培养教育了众多的弟子,现在据古代文献有姓名可考的70余人,其中不少都出仕为官,另一部分则从事教育,传播孔子思想,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民间学派——儒家学派,一时成为显学。 孔子还是一个整理古籍的专家,他编《诗》、《书》,定《礼》、《乐》,作《春秋》,赞《周易》,后来这些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KP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