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1900-1911 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

admin2019-12-13  30

问题 对于 1900-1911 年的社会政治变动,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而是鲁迅的小说。从那里,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他们不同的心态、经历、际遇、沉浮。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普通的空间里,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可信的,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在这里,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选项 A、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B、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C、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学著作更真实
D、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

答案B

解析 文段开篇说明相对于辛亥革命史著作,鲁迅的小说更能让作者印象深刻,让其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变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景。接着再次说明鲁迅小说对历史事实的描写真实生动。文段尾句则指出我们的历史写作中,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即强调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生动地再现历史。故文段为分总结构,通过鲁迅的小说为引,重点强调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对应 B 项。
A 项,“鲁迅小说”为前文话题引入的部分,非重点,排除;
C 项,“小说的史实陈述”偷换概念,文段指出的是“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再现时代情景”,而非“史实陈述”,且文段强调的并非是“真实”,而是“生动”,选项偏离文段中心,排除;
D 项,“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对策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SwJY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