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材料2 2019

admin2022-08-29  28

问题 材料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材料2
    2019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山西省共接待游客3984.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4%和20.05%。亮丽的成绩单体现出山西省全域旅游呈现新态势,文化旅游受到空前欢迎。
    这次“五一”小长假,山西省游客以踏青赏花、登山徒步者最多,主题乐园、乡村采摘、康养游憩、城市休闲备受青睐。同时,文化场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小镇、民俗风情游持续火爆。再就是研学旅行成为时尚,张壁古堡、八路军文化园、山西博物院、晋祠、中国煤炭博物馆等主打研学牌,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晋祠博物馆开启“全网购票”时代,皇城相府率先打造省内首家5G智慧旅游景区、张壁古堡首届汉服旅游节让游客走上穿越之旅、汾阳贾家庄推出“百万油纸伞体会江南风情”、平定县采取网红直播互动推介娘子关和非遗产品等,无不让游客深刻感受到三晋大地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材料3
    主持人:山西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具有哪些优势呢?
    王琳: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我省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分布贯穿古今,纵横南北,门类繁多,品种齐全。比如,云冈石窟、五台山、应县木塔等佛教文化旅游区;临汾尧庙尧陵、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等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晋商文化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艺术类文化旅游区、建筑类文化旅游区、民俗类文化旅游区、神话传说、古人类遗址;等等。总之,山西辽阔的大地上,文化遗迹、景点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这些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具备重大精神和文化价值,而且是珍稀的资源,开发前景极其广阔。
    依托这些丰富厚重的资源,我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旅游景区(景点)543家,A级以上景区172家;星级饭店23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7家;旅行社842家,3家百强旅行社。旅游规划单位26家,旅游专业院校4所,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60万人。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9.78亿元,占同期山西省GDP比重的2.12%,2018年全省实现旅游总人次7.04亿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6728.70亿元,同比增长25.53%,为促进全省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人:听完您的介绍,我们知道,通过建设打造丰富的产业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向纵深发展,充分实现了我省的资源优势。那么,我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呢?
    王琳: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文化和旅游融合蓬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演艺和非遗进景区方面:建立旅游景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传习点)12个,布艺、漆器、陶瓷、剪纸、皮影、工艺玻璃及民俗活动等非遗项目以各种形式进景区,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增强了景区吸引力。《太行山》《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再回相府》《千年铁魂》《如梦晋阳》等节目陆续推出,全省30余家景区景点有演艺表演,洪洞大槐树景区每天15个剧目演出19场。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出台了《推动山西省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意见》,命名了2个国家级试点,14个省级试点单位,举办了两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另外,太原市被确定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发放消费卡4万余张,涵盖了12个行业,参与企业、商户约300家,人数超过60万人次。
材料4
    近日,一组集景点讲解、语音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导游机器人,在平遥古城亮相。这些可爱的机器人不仅可以陪游客散步和聊天,还可以充当代步工具。
    目前,山西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阶段。旅游业已经成为转型升级的动力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改变了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加快旅游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大大提升我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快速提升。
    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山西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价值和旅游空间。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传统经济向人工智能的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总之,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山西向科技和智慧的方向前进。
    人工智能技术现在正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科技、教育、医疗、酒店、交通、旅游等,逐渐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人工智能融入旅游业拓宽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提升了文化旅游在全面旅游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提升了旅游文化内涵的附加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旅游与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的趋势日益突出。人工智能技术丰富了旅游业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为创新的旅游方式增添了新的色彩。
    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文化深度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追求的目标。旅游业已经从传统的蜻蜓点水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以文化为主题的深度旅游和高端旅游。随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旅游能力逐渐提高,文化体验旅游和文化创新旅游逐渐成为游客热衷选择的旅游产品类型。在旅游者文化体验和对特色旅游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已成为一种趋势。进入新时代,只有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旅游运营商需要进一步增加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云计算技术和旅游管理系统能够集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材料5
    2019年5月24日至27日,由省文化与旅游厅和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山西省第五次旅游发展大会国内主流媒体推介会在太原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65家主流媒体兵分四路,对山西文旅产业进行了集中宣传。截至目前,媒体采访团通过报、网、微、端等全媒体平台,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方式,已刊发稿件436篇,大美山西成为全国主流媒体聚焦的新阵地。
    媒体采访团由《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解放日报》《重庆日报》《南方日报》《河南日报》《内蒙古日报》《宁夏日报》《黑龙江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的百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在3天的采风时间里,来到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汾阳汾酒集团、壶口瀑布、鹳雀楼等景区和知名企业,近距离感知山西之美;走进太谷、武乡、长治、壶关、阳城、晋城等山西知名文旅县市地区,感受独具山西文化特色的名胜古迹,翻越巍峨壮观的太行山大峡谷,体会革命老区革命精神……全方位感受山西多种多样的文化和景观。
    2019年5月30日,第二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幕。对于每一位国人而言。“寻根尧祖”无疑是一次“回家式的旅游”。近年来,尧都区委、区政府依托这一优势资源,传承与弘扬并举,挖掘与培育并重,着力推进传统文化与优质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了“一核一带两翼三园”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强区”战略,对尧庙一华门、尧陵、尧帝古居等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旅游开发建设,“华夏第一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材料6
    鹏城五月,魅力无限。2019年5月20日晚,深圳大剧院内,一阵阵掌声与喝彩声为这座本就活力四射的城市增添了更多激情。当日,运城市经过500多天精心打磨的鼓乐舞诗《大河之东》在这里进行的首场省外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拥有5000年厚重历史的河东大地与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青春鹏城之间的激情碰撞,这是传承悠久的古老文化的现化演绎与表达。”观看演出的深圳市民王先生动情地对记者说。通过一部舞台剧,运城向深圳市民展现了自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深圳市民也滋生了了解运城、触碰运城的深切愿望。
    据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峰介绍,鼓乐舞诗《大河之东》,用一部舞台剧串起了上下5000年的历史,用鼓乐舞诗的语言讲述河东大地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该剧选取河东地区影响华夏文明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名人故事为题材,选取最能代表河东鼓乐的经典作品和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元素,以适于舞台行为的情景叙事、精妙的语言表达、唯美的鼓舞形态,解读演绎“五千年华夏文明族根在河东,古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看运城”的大文化主题。
    《大河之东》采用单元体情景舞章的结构,全剧由序幕和《鼍鼓启农》《战鼓英豪》《花鼓传家》《年鼓闹春》四个乐章以及尾声组成。该剧以传统经典的绛州鼓乐“非遗”元素为内核,内留文根、外延血脉,广征博采、兼收并蓄,融鼓、乐、歌、舞、戏为一体,进行了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立体呈现。这是运城市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的一次积极探索。
    深圳宝安区旅游协会秘书长马清霄,观看这部舞台剧后很震撼,很激动。他深有感触地说:“河东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我们要尽快组织踩线团赴运城考察,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城,感受古中国大运城文化盛宴。”
    问题:材料1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请针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对总书记的论断理解准确,认识深刻;
    (2)分析深入,内容具体;
    (3)条理清晰,卷面整洁;
    (4)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立足文化“根”与“魂”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自我认同的基础、民族团结的纽带,是文化的“根”之所在;它饱含着中庸、礼义、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是文化的“魂”之所系。它在历史上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通过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在未来也将继续为中华民族提供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应立足文化的“根”与“魂”,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法国的浪漫主义,英国的绅士精神……这是世界各民族在发展中,由传统文化而凝成的“名片”。中华民族也是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象征。儒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根基,展现出国人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养成了国人内敛含蓄、胸怀宽大、重视礼节的独特气质。随着国内外掀起一轮轮汉学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认同的中华民族符号。然而,仍有不少国人盲目地对外国文化照单全收,对传统文化一概遗弃。这种失去自我的行为不仅无法获得认同,还会受到轻视。国人应擦亮传统文化这一名片,昂首挺胸,做自信的中国人。 传统文化是实现理想的精神支撑。从古至今, 中华民族取得了很多伟大成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为中华民族砥砺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革命时期,“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依靠不畏牺牲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关切,无数仁人志士推动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建设时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依靠不断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无数的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是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正因这座宝库提供精神支撑,国人才能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理想,中国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传统文化是开拓创新的灵感源泉。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为基础进行改编,添加新的时代元素,创新塑造了魔童哪吒形象,获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故宫为传统文化资源披上新“外衣”,衍生出口红、台历等新型文创产品,用新颖的方式引发传统文化热。传统文化凝结着智慧结晶,是文艺作品、文创产业的灵感来源,是中华文化的“本来”。通过注入新元素,按照时代需求,对有借鉴价值的陈旧形式加以改造、补充、完善,可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文化为我们开拓创新打下精神基础。 落叶归根,游子归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魂”,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之中,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R6l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