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社科院2006年研;华科2006年研)

admin2019-07-04  36

问题 简析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社科院2006年研;华科2006年研)

选项

答案1954年,施拉姆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的基础上,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循环模式”。该模式与直线模式有明显的不同。 (1)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作为传播行为的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 (2)该模式的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参加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着译码者(执行接收和符号解读功能)、解码者(执行解释意义功能)和编码者(执行符号化和传达功能)的角色,并相互交替着这些角色。 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并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但这个模式也有其本身的缺陷。首先,它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或平等的关系中(至少从模式本身来看是如此),这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传播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传播资源以及传播能力等方面通常存在着差异,这种完全对等或平等的传播关系与其说具有普遍性,不如说是极少见的。其次,这个模式能够体现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却不适用大众传播的过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TW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