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并将其与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进行比较。

admin2009-11-28  52

问题 试论述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并将其与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进行比较。

选项

答案货币危机是指外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失去信心的情况下,通过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困境。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又称预期自我实现型模型对货币危机提出了新的思路,它认为,贬值预期会带来投机性冲击,进而引起货币危机,这种危机是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从理论上讲,当投机攻击爆发后,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以抵消市场的贬值预期。但是,如果提高利率维持平价的成本大大高于维持平价所能获得的收益,政府就会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反之,投机者是否继续攻击也随攻击对投机者带来的成本收益而定。所以,汇率形成机制是否能够维持是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的结果。 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比较,预期自我实现模型对货币危机的分析有如下区别: (1)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在危机的成因上,认为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政策与固定汇率的维持这两种政策目标之间发生冲突而引起的,特别是政府追求过度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基本面恶化,是引发对固定汇率发动投机性冲击,从而发生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公众对固定汇率制能否维持有着不同预期,每种预期都是自我实现的。其中,“好的均衡”是公众的贬值预期为零,从而使汇率保持稳定;另外一种均衡则是贬值预期,当这种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府将不断提高利率以维持平价直至最终放弃,这种均衡的结果就是货币危机。由“好的均衡”向货币危机的跳跃往往是一些与经济基础完全无关的事件即所谓的“黑子现象”所导致的。这些所谓的黑子事件经常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密切相关,当它导致贬值预期心理时,即便经济基本面是好的,也会引发投机并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 (2)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强调投机冲击导致储备下降至最低限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预期只是使货币危机发生的事件提前,储备存量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 在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中,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预期因素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而利率水平则是决定固定汇率制度放弃与否的中心变量。虽然投机的发生可能与基本面因素无关,但是应对危机的过程往往会导致基本面发生变化。 (3)在政策建议上,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结论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鉴于货币危机的原因在于经济基础,投机性攻击只是外在条件,因此诸如从国外借款、限制资本流动等措施只能暂时性地稳定汇率,如果没有基本经济政策的调整,固定汇率制最终将崩溃。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防范货币危机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可信度越高,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Y7i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