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admin
2018-08-17
49
问题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选项
答案
(1)人性论与教育目的观。 王充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但人性的善恶,并非受命于天,而是由自然的“气”构成的,人性“秉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总之,在他看来,人的善恶在于教育。因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培养目标。 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略逊,但文才尚佳,善于写一般的奏章公文;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能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第四是“儒生”,连博览也谈不上了,只能掌握一门专业(一经),从事教学而已,这是人才的最低档次,只比没文化的俗人强一点。可见王充特别推崇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文才,再其次才是知识的渊博程度,最看不起专经传授的教师。这固然是出于他对当时经学教育的强烈不满,但轻视一般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片面的。 (3)教育内容。 王充认为,不能仅学儒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思想僵化,思路狭窄;他认为凡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知识都应当学习,应当“博通百家”。 (4)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 谶纬神学迷信“圣人”,认为“圣人”的知识是先天具有的,由“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能力。王充对此提出反驳,认为知识是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才有的。 ②思考与求是。 针对当时的人迷信书本、古经而提,认为书中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真理。分辨知识真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思考并到实践中检验。 ③问难与距师。 他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精神。“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说明圣贤也不可能事事正确,也并非每句话都无懈可击。而弟子当时不知“问难”,后人又盲目附和,使义理不明,损害的正是圣贤之道。“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时独尊儒术及师道尊严盛行的环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Unr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被黄济等学者认为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哲学著作的典籍是
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创立的()书院定期举行学术会讲。
()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拜占庭教会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排斥一切世俗学科。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的教育改革建议的是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即()
根据合理样本容量的分析并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除少数情况,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
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列为《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学、问、思、辨、行”出自
随机试题
Technically,anysubstanceotherthanfoodthataltersourbodilyormentalfunctioningisadrug.Manypeoplemistakenlybeliev
下列关于胃癌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谷氨酸可转变生成
(2012年第17题)关于耳蜗声波频率分析的行波学说,错误的叙述是
《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生产范围应按
甲公司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期末存货计价。该公司1月初甲材料的结存数量为300千克,账面实际成本为80800元;1月5日出售甲材料200千克;1月8日购进甲材料500千克,每千克单价为200元(不含增值税
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
注册会计师在对w上市公司审计过程中发现W公司的大股东长期占用w公司的巨额资金,导致w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对下列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选择。
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