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迫。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迫。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
admin
2014-11-19
41
问题
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刺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迫。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选项
A、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张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D、张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
A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甲的行为属正当防卫。防卫不适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二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防卫不适时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乙被打昏后,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因此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Gxa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题库专业硕士分类
0
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
专业硕士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国家累圣相授,民之犯于有司者,常恐不得其情,故特致详于听断之初;罚之施于有罪者,常恐未当于理,故复加察于赦宥之际。是以参酌古义,并建官师,上下相维,内外相制。所以防闲考核者,纤悉委曲无所不至也。盖在京之狱,曰开封、曰御史,又置纠察司以纪其失;断其刑
简述元朝罪名体系与量刑原则的变化。
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背信藏巧谓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理谓之不道,陵上僭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唱首先言谓之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不和
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要求征收实物税的货物种类是()
以下关于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定金担保的表述,正确的是()。
《合同法》第5l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试运用民法原理分析该条法律规定(包括该条文所规定制度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力和制度价值)。
2004年,我国留学生李某在荷兰留学期间,与一当地英国人霍华德发生冲突,后来李某在一酒吧喝酒,恰逢霍华德与其朋友也在喝酒。霍华德一伙趁酒兴将李某打成重伤后逃走。2005年霍华德来到中国旅游。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简述减刑的适用条件。
下列假释与减刑的区别错误的是()。
随机试题
由于胆汁中含有脂肪酶,所以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A.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B.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者没收财产C.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D.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生产、销售劣药,对
关于氧疗哪项错误()
根据《INCOTERM2000》的解释,以CIF汉堡成交,卖方对货物承担的风险责任是()。
甲公司在2019年1月1日平价发行新债券,发行费率3%,每张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3年到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相关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如下表所示:要求:假设1年后甲公司债券市场价
贫血
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_________和行动阶段。
个人记忆,因不同人的生活而异,有时它________,有时也转瞬即逝。然而群体记忆,却不那么容易被遗忘,它是时代的大背景投射在不同人大脑中产出的映像,光荣会在这里绽放,伤痛也会在这里________。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2002年12月,联合国第57届大会通过了第254号决议,将2005—2014年确定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该活动的基本思想是: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可持续未来和积极的社会变革所要求的价值观念、行为和生活方式。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到学习的各
()投保人()承保人()股东()保险单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