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时限:建议阅读给定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1-01-08  28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时限:建议阅读给定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从“最无耻区委书记”董锋,到“放狂言”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再到“全国最年轻”的市长周森锋……这一系列通过网络“爆料”并引发各界关注的官员和事件,点击出2009年的热门词汇之一——网络问政。在Web2.0与3G时代,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互联网政治”的侵袭。网络是问政的顺畅通道,一方面是政府问计于民、了解民意;另一方面是广大网民对政府及其“形象代表”——领导干部的监督和提醒。“网络问政”时代的到来,对谁提出了更高要求?官员、网民,谁将成为主角?专家认为,官民互动将成为网络问政时代的最大亮点。
   主角一:网民
   2008年被称为吹响中国“网络监督”号角的一年。2009年,“网络问政”伴随着亿万网民的热情呈现白热化的趋势。稍加分析可以发现,网民在参与“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网络直接参与与政府决策有关的事件。如年初的“华南虎”事件、长假是否应该恢复的讨论等。二是批驳或揭露个别官员的不良言行乃至腐败行为。如涉嫌猥亵的某海事局领导林嘉祥、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放狂言”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等。三是以广泛参与来提高政府对某一争议事件的关注度。典型的如“许霆案”、“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等。四是通过直接的网络参与表达对政治更加透明、更加开放的呼唤。如广大网民对“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接近“人肉搜索”式的关注,要求官员晾晒财产等等。在这个Web2.0与3G的时代,网民势必会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参与“互联网政治”。网络是问政的顺畅通道,再小的事情,也有可能被网友发现并“人肉搜索”出来。有人就曾发帖子说:得罪谁也不要得罪网友。
   主角二:政府与官员
   日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表示,该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使网络问政制度化。湖南省株洲市纪委2008年出台了国内首个网络反腐办法——《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此外,还有多个省市正在酝酿出台与网络问政有关的制度。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表示,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江西省委专门成立了“问计办”,并以两种方式使网络建言献策转化为行政实践。此外,也有个别官员不适应“网络问政”,还有的一旦遭遇网友高度关注,便不知所措。
   2.曾几何时,“微服私访”一直是中国古代官员青睐的一种民间探寻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被民众认为是官员勤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如今,对于俨然有些蔚然成风的官员上网,有人开始认为这是一种新时期的“微服私访”。因为信息来源极广、超越了传统时空局限的互联网,不仅使各级政府官员实现了手脚、耳朵等身体器官的功能延伸,也使其超越了传统的地域时空限制,从而可以自由、深入、真实地了解、把握更多真实的社会情况。互联网逐渐成为中国各级官员了解民意、听取民声、汇聚民智、科学决策的重要渠道,正在掀开中国互联网政治的新篇章。
   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曾在网上发帖说: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诚如斯言!和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相比,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不仅具有强大的即时性、交互性和公共性,也具有极大的包容度、延伸度和密集度。在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全面、深入推进的今天,在互联网各种内在优势基础上汇集起来的网络民意,不仅可以轻松改变原本的话语权力格局和利益博弈方式,也可以逐渐改善原本相对失衡的强势弱势群体的力量对比格局。
   3.“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应发挥议政平台和问政平台的作用。”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2009年6月19日在参与网络媒体论坛时这样表示。
   闵大洪认为,主流网络媒体主要指新闻网站,它们担负着网上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任务。出于自身地位和优势,主流网络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搭建好网络议政和问政的平台。
   “为广大网民提供议政的平台,为的是通过网络民主的形式推动现实民主的发展,拓宽民主渠道。”闵大洪指出,现阶段我国政治生活中已形成网络民意、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反腐等一系列特定名词,是网络新闻媒体在互联网领域中留下的独特烙印。
   而“为党政各级领导开设一个网络问政平台”,闵大洪认为这无疑会对信息公开、决策民主、阳光行政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监督作用,必然提高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也促使政府部门积极解决问题,把工作压力变为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动力,从而树立起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
   “web2.0时代的问政议政论坛,是主流网络媒体的‘标配’”。闵大洪指出,正是“互动”的特点让“论坛”这个互联网元老历久弥新。他建议,中国网络媒体应该不断做大网络议政、问政平台,发挥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和作用,强有力地吸引广大网民和各级领导的参与,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网络议政、问政平台只有得到党政部门和主要领导的支持,才能真正建设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4.在江西省南丰县委书记傅清的实名博客上,一位署名为“受害人”的网民的留言显得格外醒目。
   这位网民在留言中称,当地一家汽修厂的喷漆作业散发出大量有害物质,给附近居民带来极大困扰。这一问题已经多次反映到了当地环保、信访等部门,但迟迟无人问津。
   傅清的回复是:“在请县环保部门调查核实后再给你回复。”半月之后,“受害人”再度留言:“感谢您对汽修厂污染问题的重视,在您的关注下相关问题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政府官员通过开博客进行‘网络问政’是网络民主兴起的重要表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认为:“对于百姓而言,通过互联网,他们不用迈出家门便可以直面家乡的‘父母官’,倾吐意愿,进言献策;对于官员来说,互联网也成为了政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社会民声的重要渠道。”
   汪玉凯说,如果民众和官员都能良好地利用这条沟通途径,“这无疑将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创新与进步”。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时效性、节约性等特点。而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迅速和有效。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最近发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已达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
   不过,学者们也指出,网络可以了解民情民意,推动各级政府提高治理能力,但并不能替代传统的问政方式。网民们对“开博”的官员们也提出:“上网察民情,更须下网解民忧。”
   事实上,注意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民生民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针对“网络问政”的蓬勃发展之势,一些省份也开始出台配套制度对之进行保障。如广东省佛山市委宣传部新成立互联网宣传管理科,开展网上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云南省将发起各级政府部门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政治系主任杨光斌告诉记者:“技术一直影响和改变着政治,过去的报纸、电视和今天的互联网都改变着政治生态。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新群众路线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伟建议,作为党政部门,在方式上应该思考如何在机制上进一步完善“网络问政”;作为公民,应该力求提高自身认识,通过网络反映问题要实事求是,争取准确、有针对性地把具体问题反映到相关部门。
   5.官员上网固然有着诸多可圈可点的积极意义,但其本身也还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虽然如今中国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多,但经常能上网的其实还是少数,很多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依然不能经常上网表达。尤其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当地政府官员上网也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这种网络本身尚没完全普及的情况下,各地政府官员从网上搜集、了解到的民意,其实只能是真实社会民意中的一小部分。
   其次,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一些充斥于网络上的或虚假或夸张或充满情绪化的内容与信息,难免会错误地引导政府官员对某些问题的判断与认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政府官员,虽然在网上名气很大,搞出来的动静也很大,但其上网更多地是在展示其个人魅力,展示一种所谓的亲民态度。当真有百姓找到他要求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时,往往会退避三尺。甚至还有一些官员,经常在网上说要畅听民意,但一遇到别人在网上说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话与事,往往不惜打击报复。这种官员上网,就是一种走马观花似的作秀,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版叶公好龙,只能让人备感失望。
   6.2009年7月29日,网民1kd8227822在南方报业旗下的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发表了上千字的“猛帖”,反映粤北某市工商局“涉嫌滥用职权”。六天之后,他的文章得到了分量颇重的回复,落款为“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
   几乎是第一时间,这一形式上再简单不过的网络回复却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据悉,这是政府发言人在互联网上的首次发声,也是政府部门在公共网络空间内的首次主动回应。
   整个过程不是“相关部门的应急之举”。据了解,奥一网甫出网络问政平台,广东省工商局就申请将“广东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用作回应网友时统一使用的网名。7月30日一早,该局负责对外信息的工作人员见到1kd8227822的网帖后即向主管领导汇报,而调查结果与网络回应几乎没有“时间差”。
   这种权威、及时的网络回应显然打破了公众的某种习惯。“政府部门以开放的姿态直面民众的质疑,比起那些对信息公开躲躲藏藏、害怕群众声音的做法来说,无疑有天壤之别。这为疏通民意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表示,“虚拟世界中也可以有代表权威部门、权威态度的声音。”
   网络发展至今,网民利用公共空间对政策进行建议乃至质询已渐入常态。广东省信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公众习惯到网络反映问题,现实中的上访者正大大减少。
   而对“问政”的历史进程来说,“网络”手段还不能取代传统形式。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能够引发关注的“草根”声音,仍是少数。
   “我与1kd8227822同日发帖,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网民“忽悠”对记者说。当晚,他同样发出了一封网络“公开信”,质询工商部门的一项收费议题。
   在奥一网的网络问政平台上,每天都会传出数不清的“草根”声音,可“中奖”的比例却实在不高。彭海斌表示,由于人力不够,广东省工商局不可能对所有的网络问题都回复和办理,“肯定会有所选择”。
   “目前来看,网络发言人大都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熟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与网民进行沟通,还不是权威的解决问题的渠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坦言。在不少专家看来,把网络问政的效力以制度甚至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有关部门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网络发言人的进一步制度化和它的持续性很重要。”任天阳说,“网络发言人在形成制度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解决网民所提出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也引起了广东高层的注意。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徐少华表示:“过去网络问政主要集中在‘听政’阶段,还没有可靠的机制进行约束和规范。我们考虑将办理情况通过网络媒体与网友及时沟通,并明确沟通方式、答复期限,开展满意度调查等。”
   按照这一思路,广东正在对网络发言人进行着规范化试水。如惠州市近日就出台了“网络发言人问责制”。对网友提出的一般问题,各有关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的,问政平台将自动亮绿灯;超过15个工作日则被亮红灯,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7.“废话一筐”、“肉唐僧”、“紫衣厨娘”……大圆桌的座位牌上都是些稀奇古怪的网名,但这些人所提出的问题却往往一针见血,正中要害。
   对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梁士伦来说,参加2009年11月1日举行的广东首届网民论坛无疑是一次相当有意义的经历。作为一名资深网友,他既为来自各大城市的网民代表在此次论坛上激烈“问政”喝彩,也为中山代表的沉默感到失落。更令梁士伦失落的是,此次参与论坛的几名中山代表中,并非个个都是资深网友,有些仅仅是被邀请过来凑数。
   “虽然在中山多年已经有一定的体会,但这一次参加论坛更让我感到,中山无论是在网民数量、网民层次,还是在讨论话题的深度上,都无法跟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中山网民的参政热情与在线时间也要远低于这些城市。实现网络问政,中山确实是有很长的路要追赶。”梁士伦感慨道。
   在梁士伦看来,如今席卷珠三角各大城市的网络问政热潮,它所需要成长的土壤不仅仅包括政府的相应配套举措,更需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网络问政意识的提高。这些年来,虽然中山市政府有意识地通过电子政务的改革以畅通网络渠道传达民意,也确实解决了许多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然而这也无法掩饰当前中山网络问政领域的一大软肋:跟其他城市相比,在网络参政与问政意识方面中山市明显有所欠缺。
   8.2008年的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做客人民网,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全国亿万网民欢欣鼓舞。有人把这一天称为“网民的节日”。
   2009年6月初,人民网联合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隆重推出“网络问政”大型问卷调查。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超过3万名网友参与了调查。
   这张问卷共有33个问题,从问卷的调查结果中,我们能够体味到广大网民的热望与期待。比如,对于“你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这个问题,4979人表示“相信”,8696人表示“不相信”,15215人表示“不知道”;对于“你认为网络能否对党员干部起到监督作用”的问题,20245人认为“能”,7382人认为“不能”,7264人说“不知道”;对于“你认为网络能否成为防腐的新阵地”这个问题,32419人回答“能”,1465票回答“不能”,1174人回答“不知道”……尽管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中,但这些数字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致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总体态度。
   透过这些数字,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可以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确,对于领导干部网络问政,目前还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对网上反映的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突出问题,领导干部不能不察,察了不能不管,管了不能没有结果。有没有积极回应,体现的是一种责任;能不能积极回应,体现的是一种能力。“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网上反映的问题,未必完全准确,或许有些偏颇,但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有能力做出清醒判断,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重点。
   同时,既然网络是双向对流的,那么,这样的责任也是双重的。网络问政,领导之责在于“问”,网民之责在于“正”。何谓“正”?就是要以正确的舆情信息影响领导干部。即使是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也应出以公心,不夸大,不歪曲,不谩骂。网络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反映意见、建议和诉求的重要渠道,这个渠道应当重用,但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削弱其公信力。试想,如果网上的舆情失真现象严重,又怎么要求领导干部重视它?因此,笔者格外留意到此次问卷调查中的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推动网络问政向前发展,网民还应做哪些事?”14384人回答“提高素质,增强网络发言的有效性和可读性”,10953人回答“遵守公德,对自己在网络上发布的事件真实性负责”,6406人回答“其他,学习网络时代的各种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欣喜,它折射出广大网民网络责任感的增强。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虚拟网络世界中再美好的东西,只有最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对接,才能更多地展现其内在优势与魅力。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网络化的时代,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更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更要逐渐将这种科学、优秀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在这方面,如今各级政府正在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比如江西省就做得很到位,也值得借鉴。为了使广大网友的建言献策能够直达省委,江西省委专门成立了“问计办”,以两种方式使网络建言献策变成实践:一个是编发快报和简报,不仅省委书记看,还分发给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省市各部门负责人、各市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二是把网民的重要建议在《江西日报》等新闻媒体集中刊发,公之于众,从而最大限度地让广大网友们都能感觉到政府确实是在仔细看、仔细想、用心落实网友建言。
   此外,我们也不无欣喜地看到,以张春贤书记为首的湖南各级官员,也在认真把网上听取民意、网下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是解决高校干部任命的事件,还是株洲纪委书记利用网络在现实中反腐的事件,都是典型的例证。
   应该承认,如今各级政府官员确实有许多具体、细致性的工作需要做,不可能每天都有大量时间去上网。为此,人们不可能指望今后每件事情都能有政府官员在网上看到并迅速加以解决。人们更希望看到的,其实是能够有一个让官员上网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是能够有一个官员和网民随时通畅、充分、有效沟通与互动的稳定渠道,是能够有一个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机对接的工作方式。因为,只有上网的官员认真对待来自底层的草根民意,并最终通过有效的执政程序,将其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才能真正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一种现实的执政“生产力”,才能充分展现互联网政治的内在魅力。
   实际上,制度固化后的官员上网,也就不会再像今天这般频繁被当作轰动性的社会新闻,更多的只是一种网络时代惯常的官民沟通常态,是一种虽然普通、平凡却处处让人感受文明与力量的互联网政治生态现状。
给定资料2中提到“湖南省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曾在网上发帖说: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请谈谈你对“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的理解。
   要求:分析合理,语言顺畅,250字左右。

选项

答案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第一时间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不仅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同时也对各级政府的执政方式与智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说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也正因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开始日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I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