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公务员
以牛顿第二定律写一篇教案,已知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
以牛顿第二定律写一篇教案,已知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
admin
2010-03-30
109
问题
以牛顿第二定律写一篇教案,已知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体会大师的做法与勇气.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选项
答案
[新课导入]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 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迅速把课堂氛围引导到研究讨论影响物体加速度原因这一课题中去. 学生观看,讨论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 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师: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质量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OEq777K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物理题库教师公开招聘分类
0
中学物理
教师公开招聘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之洞是晚清著名的少年奇才,科举之路顺利,青年时代供职于翰林院,喜与张佩纶、陈宝琛等人抨击奕诉、李鸿章等大官僚,成为“清流派”的领袖。为牵制过分膨胀的湘军力量,1881年,慈禧擢升张之洞为山西巡抚,一跃而为封疆大吏。1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在某一时期,江苏某地出现了群众成群结队争着卖鸡,挤不上卖就急得直哭,说是再带回去就要归公了;甚至有一户社员烤了二斗粮食的饼子,怕办起食堂后粮食要归公。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在政治政策、民族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我们头脑中形成关于“嫦娥奔月”、“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的形象的过程属于_______。
历史课程新理念是什么?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涉及的心理学现象是___________。
下列关于西汉和匈奴的和亲政策,说法错误的有()。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
随机试题
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刻画冯谖形象看,文中的“左右”、“贱之”、“笑之”、“恶之”有何作用?
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关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重新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在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需选用( )。
在财务分析中,将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方法称为比率分析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
1.题目:SourandSweet2.内容:—Whatisit?—Itisanicecream.Itissweet.candy,icecream,lemon,sour,sweet3.基本要求:(1)全英试讲;(2)设计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993年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的“两全”是指()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