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5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

admin2015-05-28  32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5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1月10日,兰州中心城区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与此同时,北京、西安、济南、太原、唐山等多个城市均宣布将在重污染天时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然而,专家表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顽疾”,仅采取机动车限行、提高停车费、摇号中签等“打针吃药”的措施是不够的,还要从调整城市规划、控制机动车总量等宏观层面“动手术”,才能走出越治越堵的“死胡同”。
北京市民孙先生家住朝阳区东四环外,孩子在二环内东城区的小学上学,每天上班和接送孩子,他都要开车在市区来回穿行好几趟,饱受堵车之苦。孙先生无奈地说:“我也不愿这么折腾,但好学校都在市中心,有什么办法呢?”
专家指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一直围绕旧城中心地区以“摊大饼”的方式展开,各类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资源,投放过度集中,导致中心城区“不堪重负”。
“科学的城市规划能有效降低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蒋伶表示,从国外经验看,一个城市多个中心能有效降低交通出行总量。大城市应构建城市级、地区级、社区级等多中心体系,分级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实现交通减量化。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交通拥堵的源头是机动车总量快速增长,拥堵现象从一线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据测算,目前兰州市道路交通密度高达每公里628辆,是香港、深圳的两倍以上。
“修路的数量跟不上车辆增加的数量,政府部门还有很多欠账要补。”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即便北京实施了汽车限购措施,但每年新增汽车达10万~20万辆,这意味着每年有5%左右的增长率。相比之下,全市道路里程每年增加不足1%。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但道路建设、停车设施却严重滞后,道路微循环系统严重不畅,都使交通状况雪上加霜。
“小区门口的道路本来是三条车道,但道路两侧都停满了车,只剩下道路中间一条车道,会车时经常会堵死。”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岳女士无奈地说。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分析说,北京市城市道路网络还不完善,单位大院和大型居住区对道路系统造成割裂和阻断,南北向路网连接不畅,次干路和支路通行能力不足。此外.各类公共交通之间换乘设施不足、换乘不便、换乘距离长等问题都需要改进。
“城市交通是否顺畅,不取决于主干道有多宽,主要看道路交叉口的通畅度以及整个路网的匹配度。”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刘攀表示,在国内,很多城市把街区规划得很大,好处是地块完整,便于开放,缺点是主干道占比过大,与次干道难以形成良性交通循环,导致主路虽然很宽,但交叉口往往特别拥堵。
2.2014年北京摇号政策将怎样变化成为各界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摇号限购等治堵治污的行政化手段难以长久。治堵治污最有效、最长效的手段应该是市场之手而不是政策之手。摇号限购貌似公平,但是丧失了市场经济中的要素──效率。而政府部门面对上百万急于中签的个体,根本没有能力、办法和资格从中高效率地区分出谁购车的理由更迫切、谁购车的需求更优先。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治堵新政”不但很难改善北京目前的拥堵状况,可能对全国其他大城市产生示范作用,而且在“摇号上牌”过程中也可能滋生腐败问题。
安邦财经研究部主管贺军认为,新公布的方案还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于北京汽车产业和就业环境的杀伤力都较大,摇号将会产生不透明的寻租空间和牌照黑市。
而一些普通市民,尤其是一些“北漂”族,感到很不公平。外地人来到北京工作、生活,地点往往都多位于远离市区的五六环;而现在北京的公共交通系统又没有完善到四通八达的地步,很多地方还是需要有车才能方便出行,“将每年60万到80万的购车需求缩水到24万,实在有些不合理,而且按照新政的规定,没有五年完税证明的外地人连参加‘摇号’的资格都没有,对于到北京工作的外地人来说这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不便。”
当然,在北京公交、地铁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各种行政治堵手段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应当意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长远看必须过渡到使用市场化手段治堵。让市场效率、市场选择逐步替代一刀切的限行、限购政策。
至于未来,“限购、限行”这样的短时间临时政策如何被更好的法律、经济手段替代,更是值得国内各级研究机构重点关注的战略课题,因为这不光关系到北京一个城市,对其他正在拥堵困扰的大城市同样是急需的。
3.交通拥堵日渐成为不少大中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过去的一年里,宁波市开展交通拥堵、城市主干道综合整治,打通“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已获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
迈入2014,“治堵”仍然是宁波城市建设的关键词之一。作为中国汽车社会爆炸式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并发症”,交通拥堵没有“一贴灵”可医,而需要从城市功能再规划、社会管理创新、交通文明培育、公交优先建设等多个方面对症下药。对此,两位公共交通方面的专家,开出了“一动一静”的治堵药方。
2013年11月底,宁波创建第二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获正式批复。“公交都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顺势而为,建议开展公交优先实施情况专项审计。”长期从事宁波城市交通研究的杨仁法委员指出,像公交优先这种涉及部门多、实施难度大、民生关注度高的问题,开展专项审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杨仁法委员认为,在目前以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BRT等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公共自行车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租车可替代私家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但前提是能够比较便捷地打到车。
“在马路边的小型餐饮店、便利店、加油站设立待调点,不仅方便司机停车‘补给’,又变‘路抛寻客,为‘候客调度’。”在杨仁法委员看来,设立遍布全市的标准化的候召服务点可谓“一石二鸟”,能够为已经建立的出租车智能电召平台提供地理硬件支撑。
除了让公交和出租“动起来”,作为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停车场够不够,直接关系到停车难不难。“有限的公共停车设施存在被擅自改变用途、出租等现象,‘公共’变成了‘专属’。”吴宗良代表此前参与的停车难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将“停车场变身”问题置于聚光灯下。
据吴宗良代表介绍.富茂停车场地下一层131个公共停车位,摇身一变成了娱乐和餐饮场所:东方瑞士小学地下停车库98个停车位,有67个被改成仓库用于出租;波特曼大酒店将地下二层的50个停车位改为仓库或堆放杂物。
针对这种公共资源悄悄变身的问题,市城管部门已于2013年底完成了对老三区停车场基础数据的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之后,怎样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规范使用很重要。”吴宗良代表表示,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社会资源参与停车场的建设,利用价格杠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逐步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频率,推进停车场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是城市停车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宁波停车产业化政策的出台以及停车信息化建设,吴宗良代表将继续密切关注。
4.如何建设一座没有拥堵的城市?新加坡城市交通国际总裁罗兆广于2013年9月18日在“中国──世行知识共享:城市发展领域的交付科学实践”研讨会上,介绍了新加坡城市交通统筹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据他介绍,新加坡95%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在高峰期没有交通拥堵。而之所以取得这一成就,政府统筹管理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新加坡国土面积有限,没办法修建很多公路,只能通过优化公共交通来解决拥堵问题。”罗兆广说,很多地方的公共交通都是碎片化管理,导致公共交通效率不高。
1994年,新加坡将原有的四个陆路交通机构合并,统一由新加坡陆路交通局负责管理所有交通方式和方方面面的问题,统筹制定交通政策和战略,规划道路、公交和轨道交通网络。
道路交通建设中,土地使用规划也十分重要。据了解,新加坡每10年就会进行一次土地的概念性规划,制定未来40~50年的土地战略规划,每5年进行一次实施性较强的土地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保证未来交通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
“有些城市政府花费了很大投资进行轨道交通建设,但整合工作没有做好,对地铁的利用没有达到最优。这是非常可惜的。”罗兆广说。
据他介绍,新加坡于2009年开始进行了公交、轨道交通线网综合规划,促进公交路线直接衔接地铁站。
罗兆广认为,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很多交通拥堵问题。
新加坡政府着力建设无缝整合的交通枢纽。住宅楼盘、商业购物与轻轨、地铁、公交、出租车相互临近,实现交通方式一体化、设施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出行距离和时间大幅缩短。
在新加坡,政府还建设了大量有遮挡的通道,以实现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比如我下班碰巧赶上下雨了,从办公室去坐地铁,然后再坐巴士,即使没带伞也不会被淋到,因为一路上都有这种有遮挡的走道。”罗兆广说。
罗兆广介绍说,在交通需求管理方面,新加坡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同时,通过收取道路拥堵费来限制车辆上路。
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引入机动车配额系统,每两个月拍卖购置新车的拥车证。拥车证有效期10年,大多数不可转让。这一举措将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幅控制在了较好的水平。
此外,新加坡还对机动车收取基于里程的道路拥堵费,以此疏导交通需求。
罗兆广说,实施拥堵费政策后,很多人都会提早出门,避免拥堵收费。还有人开车送家人到地铁站去上班。总体来看,拥堵费给市民带来的好处多于不便,确保了交通的顺畅无阻。
5.连日来,一些城市收取机动车“拥堵费”的呼声再起,特别是北京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对于即将到来的“拥堵费”政策,各方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这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谁占用道路资源就需要付出成本。
分析人士指出,“收费治堵”在不少国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政策能否“洋为中用”?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公车和公交问题。
但反对者认为,该开车的人还得开车,收费并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
近年来,公车数量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冲击。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估算,中国全口径公车总数可能超过400万辆,“即使一个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小县城,公车可能也有几百辆,如此膨胀的速度,再多的道路资源也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央企的一辆公车,一年时间跑了近10万公里。“有时候一天跑三四百公里,比出租车都多,反正都是公家报销,使用者也不心疼钱,进进出出都用车,公事私事分不清。”驾驶员告诉记者。
北京交通大学季文玉教授的看法是,运用经济手段肯定会有一定效果,但有些人根本不怕罚款,最终为政策埋单的还是拥有私家车的工薪阶层。数据表明,北京市公务用车数量已经突破6万辆,“征收再高的费用也不会影响这些公务用车的出行。”
据分析,公车改革如果不推进,大量公车依然消耗公路、畅行无阻,收取“拥堵费,”的抑制作用很有限,不仅影响了私家车同行的公平性,也会减少治堵措施的效果。
“现在油价涨、停车费涨,如果再加上一笔拥堵费,谁还开得起车?恐怕就剩下那些不怕收费的公车和富豪了。”北京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王先生有自己的私家车,他认为,采用收费的方式治理拥堵有点让人大跌眼镜。“每次政策出台好像都是要老百姓掏钱,肯定会激起大家的不满情绪。”
不少没车的人也不赞成通过收费来治堵。“一遇到什么状况就会加收费用,那还要‘相关部门’干嘛?收的费用谁能保证会用于改善拥堵?别又给腐败提供了空间。”广东东莞一名打工者在民意中国网留言。
“拥堵费不能想收就收。”律师刘家辉说,“收来的钱是否用于治堵,还是借治堵进行收费敛财?”
6.2014年,北京市将制定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调整完善方案,并从2015年起正式实施。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需要收交通拥堵费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局部区域污染指数非常高,比如人口密集区及工业排放较高的区域。另一种是限定排放标准的区域,比如学校、医院、公园、老人院等,这些区域就要限制车辆的进入。
“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大家出行成本会增加。”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提到,对于居住在收取交通拥堵费区域的市民收费影响可能最大。
对此,交通专家王江燕表示,可以对收费区域的市民发放通行证,并且给予一定优惠,但不建议全免。因为交通拥堵区域内应该减少车辆出行,选择生活在该区域居住,就必须承担出行成本增加的结果。
王江燕建议分不同时段收费,引导车辆在低峰时段进入。她认为,开始收费后,收费区周边交通压力不一定会加大。
长安大学教授段里仁介绍,目前北京已按不同地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但区域划分还不够精细。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细化区域,即在地区差别政策的前提下,将停车收费与市场需求、地区开发建设程度联系起来,制定更为细致的停车收费政策,这也符合北京城市交通的需求。
7.“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仅引起了两座“大堵城”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全国其他城市群众的“效仿”担忧。
对于拥堵,我们确实需要下大力气治理了,而治理拥堵,没有一招鲜的好办法,需要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征收拥堵费不能为了收费而收费,不能成为一些单位或个人的敛财手段。拥堵费的征收和支出都必须公开透明,遵循严格程序,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拥堵费必须取之于拥堵,用之于缓解治理拥堵。
征收拥堵费也需要其他缓堵措施相配合,有关部门还应该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便捷度和舒适度)、减少公车数量、科学管制车辆、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合理谋划停车区域等方面多下功夫。
治理城市拥堵必须有着长期的整体规划,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配置,科学管理城市道路,科学规划居住区域,全面提升驾驶人素质和交管人员的执法水平等方面着手,才能下好这盘大棋。
城市拥堵需要从治理车辆管理汽车行路上下功夫,比如可以采取交通单双号限行,道路分开行驶,强化城市主副干道通行疏通引导,加强交通信号现代化建设以及增加交通交警指挥等途径实现车辆的合理科学快捷通畅。通过合理的交通管制以及分派一定量的人力导引办法促进车辆有序行驶,快速流通不拥堵。另外解决城市拥堵还需要做好车辆停靠管制,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场停车泊位,减少道路车辆行路压力。
8.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国内多数大中城市的“城市病”,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在2013年3月2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解决城市拥堵确实是个难题,交通部门致力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来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何建中表示,世界各国都有解决交通拥堵的经验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和过程。交通运输部致力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作为最主要的手段.来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目前来看,真正把公共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还有差距,需要多方努力。
──从优先理念上要加强。首先要意识到城市交通引领城市的发展,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应该在财政投入上优先,在路产路权上优先,在公交发展政策上优先。
──要完善公共交通的基础设施网络。要想别人乘坐公交车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应便捷、通畅、能够通达、零换乘,首先要在基础设施网络上能做得到。
──要加强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交通部门正在配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制定工作,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原则和政策,用行政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真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解决公共交通发展的问题。
──优化公交营运管理。特别是在服务质量、安全、应急保障和营运线路、网络的合理化和可行性方面,要进行优化,真正让出行者比较便捷地去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只有少开车或少开私家车,才能有效地减少城市的拥堵。比如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比较畅通,就是因为车少。大力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把地下、地面和地上立体交通网络完善起来,另外,把其他运输方式和城市公共交通有效衔接起来,出行当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就会更多一些,开私家车出行的频率就会减少一些,城市的拥堵问题就会得到大幅度的缓解。
征收交通拥堵费引发争议,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总结各方观点,并在政府网站上发帖说明,为群众答疑解惑。
要求:
(1)总结各方观点,概括准确,100字左右;
(2)回帖有说服力,条理清晰,2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1)支持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观点:征收交通拥堵费符合市场化治堵原则,一些国家采用该措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 不支持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观点:征收交通拥堵费不能有效减少汽车使用,只会增加消费者负担,对公车抑制作用有限,而收取的费用更易滋生腐败。 (2)为解答群众对征收交通拥堵费的疑惑,确保该政策顺利推行,我在此谨代表政府作简要说明。 近年来我国汽车数量增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征收交通拥堵费符合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收取交通拥堵费可使出行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出行车辆,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该政策的实施:一要给交通拥堵区域居民一定优惠,分不同时段收费;二要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三要征收费用透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Va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