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职业资格
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编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编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admin
2016-03-23
23
问题
请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编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选项
答案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就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34’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34’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收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你所知道的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天然的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认真阅读105页的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地理学家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人们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还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在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下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物种陷入危机之中。人类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国际社会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两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大家热烈鼓掌。日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产品。国际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禁止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OJv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分类
0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以学生本身的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内容要点的探究性学习属于()。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探究细胞通透性,将刚出生的小鼠的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6)。请回答: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主要通过__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材料:某学校生物任课教师拎着一篮子土豆进入教室,墙边放着一大堆天平、杯子、刀具、小烘箱之类的器具。教师要求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科学的方法说明土豆皮的功能,并写出研究结论。随后,任课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开展团队合作研究。有一个
图5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弃耕农田一一年生杂草一多年生杂草一灌木阶段一乔木阶段”,这是典型的(),该类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问题:分析甲图数据可知,强光或高温都会抑制光合作用,而且__________。因而在炎热夏季的葡萄生产中,可采用_________措施。
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②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随机试题
韦伯认为,在传统型统治的行政组织中,官吏们的行政管理或者技术才能并不重要,被认为高于一切的“第一要素”是他们()
真核生物肽链合成起始的特点,错误的是
戴用平面导板矫治器前牙咬在导板上时后牙离开5~6mm
男性患者,52岁,矮胖,查体肺下界在锁骨中线,腋前线,肩胛下角线分别为第5、7、9肋间隙,左右肺下界大致相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每桶0.1%苯扎溴铵溶液泡手时,限泡入次为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逻辑式F=A+B+c可变换为()。
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
甲借款给乙1万元,乙与丙之间签订了一保证合同,此后乙与甲协商变更借款数额为1.5万元。合同到期时,乙无力偿还该借款。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下列关于国内信用证办理和使用要求的表述中,符合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