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1.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央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特征。这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

admin2015-05-21  28

问题 给定材料
1.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央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从金融体系的现有构成来看,中国的金融体系具有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特征。这种“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特征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和文化背景,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意味着,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出发,构建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需要以银行体系为核心和出发点。
    中国金融业目前由六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这六家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全部资产的三分之二,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每一家的资产占GDP比重都超过25%。这个格局使得银行通过向其他大型国企放贷即可轻松赚钱,而这些国企本身又主导着能源、交通、电信和大宗商品等行业。
    此外,各级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有非常强的影响力,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着土地、矿产等要素的价格,并控制着税收、收费、准入等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多种要素。因此,它能将要素价格压至均衡价格之下,能将利率压至自然利率之下,从而改变微观的投资回报,于是信用跟着回报走,中国的财政和准财政活动具有极强的货币创生性,这就是经济学家们常讲的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称之为“财政决定货币”。财政风险最后都转化为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过度的开支和投资是中国金融问题的核心。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为政府所有,这种体系不可避免地牺牲了家庭部门的利益,这是中国的实际利率为负、房价高企、股市低迷的最重要因素。仅在技术上改造金融体系,无论初衷多好,对家庭部门而言都可能导致情况的恶化。
    在中国特色的国有体制下.所有国企及金融机构高管的任命机制与政府官员任命并无不同。这种体制自然导致金融资源日益聚集于国有部门。这也是支持私人部门或中小企业的政策一直不见成效的主因。
    2.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利率市场化就应较快到位。事实上,贷款利率、债券和金融产品利率已经放开了,现在就剩下存款利率6我们在能用一个新的基准来代替央行定的存款利率时.会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易纲指出民间资本一直可以参与中国的银行业,比如民生银行就是一家民营银行。这次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无疑是银行业进一步的对内开放,有利于使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下。
    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离不开存款保险制度,《决定》也要求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在世界上已有着非常成熟的经验。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了金融稳定,提高了全社会对金融业预期的透明度。目前按照中央的部署,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存款保险制度的方案,现在条件已基本成熟,可以考虑抓紧出台。
    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推动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关系到中国的对外投资、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对外投资,需要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决定》要求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事实上,在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之后,我们仍会保留国际通行的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天堂等机制。此外,国际金融界已达成共识,货币当局在极端情况下.可以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临时调整。因此,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会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热钱可以自由出入、完全没有管理,而是力求使资本流动既方便又有序。
    《决定》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要加快市场建设,给企业套期保值、防范风险等提供更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易纲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已非常接近均衡水平。现在社会上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有一些反映需要正确理解。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有压力,但也应看到升值的好处。人民币升值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比如,2013年我国有8000多万人次出国旅游,很多家长送孩子留学,人民币升值了,出国消费就划算了,掏的学费也少了。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升值带来的压力,也要看到升值带来的实惠。汇率变动对一些群体会带来挑战,对一些群体却会带来实惠。我们会从全体人民的福祉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各个群体也都要有一颗平常心。
    3.对一个国家和一座城市来说,金融服务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服务业是高端的服务业,对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说非常重要。它也是支撑其他产业发展转型的一个强大力量。
杭州金融生态环境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杭州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2013年上半年,杭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75.51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GDP增速1.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0.3%。
    杭州市金融办主任奚素勤认为,杭州发展金融服务业,有其天然的优势和特有的土壤。“浙江是市场化先发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金充盈,是孕育资金的摇篮,这种特性本身就能吸引很多金融服务业机构来这里发展;杭州的市场化程度、市场意识以及政府的法治意识都比较强,给企业营造的发展环境也相对比较轻松;还有一点很重要,老百姓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也比较强。”
    “杭州有好的发展基础.同时临近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要充分发挥上海的金融资源辐射和引领作用,同时寻求与上海的错位发展,发挥出承接作用。”金融专家、浙江大学教授汪炜认为,杭州要选好自己的金融业态,而杭州对自己的金融定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就是这种自我选择的结果,“中小企业是浙江、杭州的优势所在,如何创新地为中小企业做好金融服务,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是关键;民间资本的财富管理中心,也是发挥浙江、杭州民间资本的优势,浙江的民间资本发达,高净值人群多,做财富管理的基础非常扎实,需求也大。”
    围绕这两大中心的定位,杭州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比如推广发行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这完全是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考虑能不能把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捆绑起来发债,由政府增信,与中债公司合作、联合承销商发行这种债券进行融资,这个工作也开创了全省的先例。”
    除此之外,科技金融、金融仓储、信用担保联盟、金融超市、创投引导基金等一批开创性的金融服务和平台的搭建都促进了杭州中小企业、初创企业的发展,繁荣了杭州的金融服务业。除了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举措,杭州还积极引导在杭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除了各种激励政策外,还特别推出了“金融创新奖”评选。已经在杭州10多年的华泰财产保险浙江省分公司,2013年1月被和讯网评为2012年保险之“最”——“最火爆的产品”,成为目前国内保险业规模最大创新项目。
    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提出,要打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国性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交易平台。“人人都需要理财,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用理财跑赢CPI。”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一理说。
    “互联网改变金融是趋势,下一步,我市将开展专题调研,加强政策研究,强化风险控制,引导该产业健康发展。”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4.2013年10月24日,第六届中国路武汉金融博览会暨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简称“武汉金博会”)开幕。本届金博会以“推进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主题,将深入探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湖北千亿级产业发展、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等议题。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在正在召开的第六届武汉金博会上指出,当前,金融改革要继续深化,需要有几个根本性突破: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是汇率改革,三是存款保险机制的建立,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他表示,所有的金融改革都是为了实现“更加市场化”,这给了不同的金融机构均等的竞争机会;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
    5.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日前召开。对于2014年的货币政策,央行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努力在金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央行称,2014年,要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称,2014年是改革元年,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率先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等金融改革将积极稳妥跟进,而后者在自贸区建设试点牵引下,改革步伐会有所加快。
    与此同时,一方面强调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另一方面央行对风险的关注尤甚以往。“切实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排查和监管协调。”央行称,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无独有偶,银监会亦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将“着力防范金融风险”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上。银监会提出了放缓和化解七类金融风险的隐患:缓释平台贷款风险、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防化产能过剩风险、防范理财业务等四种业务风险,以及紧盯流动性风险等。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出席“2013第一财经年会.金融峰会”时就曾表示,金融的改革一直需要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寻求一种权衡。下一步金融改革,仔细分析来看,实际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关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近一年来,决策层在金融方面的政策思路已经比较清晰地展现了出来:通过紧货币来迫使投资降温,将资金挤出低效领域,缓解产能过剩矛盾,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甚至地方政府都成为自担风险的主体,真正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金。
    6.2014年1月9日,由金融界网站联合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领航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邀请了来自全球的金融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
    怎样解决现存的问题?市场化,是在场嘉宾一致认为的“良药”。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指出,现阶段提出走市场化道路,就是因为银行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充分竞争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银行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的市场化过程是全方位的,包括产品、服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也谈到了如何贯彻“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思想、改革导向。他认为,银行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基本制度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混合所有制,那么银行业也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民营经济、民营资本虽然在银行业中已有体现,并且比例不小,但只有能够做到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在他看来才是真正的市场化。
    同时,我国的银行还缺乏竞争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放开,未来应该不断地有增量,让对内对外开放常态化。在最后一点上,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李文泓认为开放是提高银行业竞争活力的有效途径。逐步放宽外资银行进入门槛、经营人民币资格条件以及分行营运资金要求,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改制,另一方面试办由纯民资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过在她看来,同时也要意识到银行业高风险的特殊性,尊重客观规律,在民营银行等问题上探索试点先行,推行试点制度的建立。
    针对利率市场化问题.在场的嘉宾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银行业退出机制的完善问题。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指出,如果这方面没有很健全,有可能导致一家机构影响一个行业发展的情况,所以必须健全机制,进一步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而目前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制尚不健全,银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银行市场退出的市场化补偿机制,这使得在具体的银行退出过程中,势必面临不少难题。
    除此之外,在场嘉宾还提到在市场化的背景下,要在一些薄弱环节上进行有效补充,监管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改进分类监管,在大类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实行大类比例监管制度。加强监管政策协调,降低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实现金融的稳定发展,秉承创新与监管两条腿一起走路的原则。
    毫无疑问,市场化将会是未来最重要的改革。短期来看,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有可能会带来行业利润压缩等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说,可以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丰富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维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投资领域的放开,就是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主体,提高市场主体资产配置自由度,进而促进市场发挥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中间有许多文章要做,可能也会比较艰难。”杨再平这样形容银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7.新年伊始,深圳市政府以2014年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金融机构聚集、多功能要素市场完备、综合营商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总目标。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表示,回顾30余年发展历程,深圳金融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成长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成功跻身于国内金融“第一方阵”,基本奠定了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创新已成为深圳金融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引擎。
    通过制度创新,深圳金融业立足“小政府、大产业”的基本原则,创造了国内金融领域近百项“第一”,政府绝不干预金融具体运作,市场主导配置资源成为行业普遍规则,市场主体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通过政策创新,深圳奠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扶持基调,率先构建了包含系列扶持措施的产业政策体系,多方面、全方位努力塑造最适宜金融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通过机构创新,基本建立起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并存,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并涌现出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充分代表深圳品牌形象的金融企业。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数量已达315家,其中法人机构122家,机构密度位居全国前列。
    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各金融领域经营绩效持续向好,银行业存贷款余额、证券公司资产营收、保险业保费收入、上市公司IPO规模等主要指标长期居于全国前列,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通过开放合作创新,深圳依托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特色优势,在人员交流、机构互设、产品互认、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深入推动深港金融合作,并抢抓前海先行先试政策契机,率先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外商股权投资等创新试点,提高了金融国际化水平。
    可以说,坚持市场化道路是深圳金融业的求生之道,改革创新是深圳金融业的立足之本,开放合作是深圳金融业的成长之源。
    陈应春说,当前,深圳金融业改革创新面临的形势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国内金融资源加速整合集聚,各地纷纷确立金融立市战略,北京、上海“领头羊”地位巩固,重庆、天津等后起之秀发展迅猛,深圳金融发展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特别是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在金融改革创新先试先行方面力度大、步子快,形成强力高压竞争态势。
    从机遇看,三中全会确立的金融改革导向,与深圳市场化、民营化的经济金融体制特色以及国务院赋予前海“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为我市金融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另外,深圳信息技术产业发达、民营资本充沛,为互联网金融、民营金融等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和沃土。
    他说,市政府将深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要再燃激情、再筑梦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奋力破除发展中的传统路径依赖,奋力攻克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奋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把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引向深入。
    8.十八大报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务被明确表述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自十八大之后。金融改革步伐已在各项政策中逐步展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份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将全面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业的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步伐,确保中国实体经济部门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现有金融制度、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的需求,金融改革势在必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微博上表示,金融改革目标更加明确,路线图将逐步清晰,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率先进入攻坚领域。
    《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作答要求
阅读给定材料,以“金融业改革”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金融业打响改革创新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为我国金融业改革描绘了宏伟蓝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开始,2014年无疑将成为金融行业改革创新的新纪元。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金融行业该如何应对?金融主体又该怎样突围和转型?成为困扰我国政府及金融管理部门的最大难题。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金融业现存体系不合理、地方政府过度的开支和投资导致我国金融问题凸显。从最近10年金融业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看,改革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引擎。因此。解决中国金融核心问题,金融业须全面打响改革创新战。 打响金融改革“前哨战”,要创新金融体制。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为国有银行主导型,这种体系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资源日益聚集于国有部门,中小企业发展难以获得支援,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能无法达到真正治理的境界。因此,要建立起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吸引民营资本融入金融服务领域,形成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组织体系。同时在新形式下应与时俱进,搭建金融资产和金融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 打响金融改革“攻坚战”,需依托市场主体。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已是我国明确的任务和发展方向,目前虽取得重大进展,但改革创新进程中仍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要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建立健全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依托市场选择激发金融业发展潜力。 打响金融改革“歼灭战”,应健全监管协调。金融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一个高效、协调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完善监管协调机制,改进分类监管,在大类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实行大类比例监管制度。还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明确各级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降低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保证金融业稳步向前。 金融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要破解这一困局。就要不断探索金融改革创新之路。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未来金融改革的前瞻。依靠创新打赢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战役,才能使我国跻身国际金融中心。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i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