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评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评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admin
2019-04-16
34
问题
评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选项
答案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教育纲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的不足。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设施,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 (2)“中体西用”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人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中体西用”在向西方学习的初期阶段是有积极意义的: ①引进技术,建立了一批工矿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造成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 ②使某些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例如促成了旧式学校向新学堂的过渡; ③向西方学习由科技进入政治领域,带来了人们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封建文化的异军虽然力量有限,但在封建制度的解体中起到了催化作用。 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了近代学校教育,在儒学之外,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中体西用”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催发了新式教育的产生、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教、新式学堂的兴办、留学教育的开展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格局。 其次,“中体西用”,使教育领域可以较为充分地引进西方近代学科、课程及制度、措施,对清教育制度的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 再次,“中体西用”思潮的扩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逐步改变了封建士大夫对于新式教育的看法,为新式教育的推广扫清了障碍。 (3)“中体西用”作为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本身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二者之间的排异反应。特别是创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改变君主专制统治时,“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反对政治改革,走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成为阻碍维新运动发展的因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反动性。就教育而言,“中体西用”固守“中学为体”,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传统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意识形态,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读经封建信条的支配,任何教育改革都不能摆脱以新卫旧、以西补中的目的,延续了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总之,在教育领域,“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既有促进,也有阻挠。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Wsgi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教育学311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教育学311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既然教育目的是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教学心理学出现的时期
启发陶行知重视生活和教育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原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品德是一种()
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平列的第三种教育因素,并提出将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结合起来的美育主张。
教会学校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内部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外部学习动机一定弱。
根据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期望和价值之间具有的关系是()。
随机试题
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由骨样组织增生所致的骨骼改变为
以下哪项不是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表现
可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本题涉及企业所得税法。某生产化工产品的公司,2017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5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300万元,营业外收入24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6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460万元,营业外支出210万元,税金及附加240万元,销售费用120万元,管理费用1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设P(A)=0.6,P(B)=0.5,P(A—B)=0.4,则P(B—A)=___________,P(A+B)=___________。
A、心疼B、嗔怪C、质问D、不满B
【S1】【S13】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