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admin2016-09-12  15

问题 试述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选项

答案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是明朝中期著名的教育家。其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命题,创立了与程朱理学大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1)“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为基础的。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认为“心即理”,万事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以至道德规范,都是由心派生出来的。 心的本体就是“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天理纯全,良知常在。而一般人的良知常被物欲、邪念所蒙蔽。除掉物欲、邪念,为善去恶,从而恢复本心,“学以去其昏蔽”,即“致良知”,也就是教育的作用。王阳明不同意朱熹“格物穷理”的主张,认为认识“理”,从本质上说,不是外求的过程,而是体验“吾心之良知”。 (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知识和道德增长的教育过程,本质上是帮助“心”展开、发育的过程。教育须如养育婴儿一样,随其发育成熟“渐渐盈科而进”;也如种树,树抽芽、发干、生枝均有其本身规律,“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意思是说教育的功劳就是随时扩充,掌握住“勿助勿忘”的分寸。同时,“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邋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 (4)“六经皆史”与教育内容 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作、弹琴、习射等,无不可学。在“六经”的问题上,他认为“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理,道即事”,“《六经》皆史”而已。“六经”不过是人“心”的展开过程的记载,其作用无非是帮助人明白和发展“心”中的“理”。所以,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认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王守仁以“六经皆史”说来界定经的性质和经学教育的作用,意在“去繁文”,以“明道”,使经学教育重新回复到孔孟之道上来,发挥其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效用。 (5)论儿童教育 王守仁认为儿童阶段私欲尚少,良知容易体认,所以儿童教育更应抓好。王阳明对当时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有鉴于儿童教育中的严重问题,王阳明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一定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儿童的教育要循序渐进,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35i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