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网络媒体对传播理论的影响。

admin2018-09-14  24

问题 谈谈网络媒体对传播理论的影响。

选项

答案网络媒体作为数字化信息的载体,与传统媒体有根本性的差别,所以传播形态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网络媒体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媒体可谓是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是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媒体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网络媒体的传播具有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多媒体、具有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超文本、交互性、低成本低门槛的优势。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在传播理论中,拉斯韦尔的“5W线性传播模式”虽然被后人一再补充、发展,但其构成依然包括了传播研究的五个方面,即传播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传者研究和效果研究。这是基于大众传播的特征,即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信息而完成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最大特点是遵循“大数”原则,根据有限的不精确的反馈信息和传者对公众需要的预估以及传播政策的要求,传送出被认为是适合大多数受众需要的信息。而互联网所具有的传播特点和功能则完全打破了这个线性结构,从而导致传播理论必须考虑新的概念和命题,组织新的框架体系来解释网络传播的传播性质。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中,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动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量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把它们成为大众传播者。而网络传播中传播和接受信息几乎是同时完成,传者和受众在瞬间就能进行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又可以都是受众。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控制信息,并参与到信息的提供和传播之中。可见,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已经无法合理地解释网络媒介,网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非线性传播样式。所以,传播学需要新的理论模式。 另外,由于网络传播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仅从技术上来看,要想控制网络传播是不可能的。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新网站出现,要想控制每一个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完全只是空想。在网络上,信息传播的自由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种自由性,不仅对传播学理论提出而严峻的挑战,而且也给原本社会既定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网络版权问题,在法律上仍属于真空地带。在网络传播中,新闻媒介新闻发布的垄断地位将不会消失,但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信息的唯一发布者的地位将逐步减弱。同时,舆论导向的难度也加大了。 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如个人差异论、社会分化论、社会关系论等,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网络的虚拟化、用户的创造性、信息过载对人的思维和心理的影响等新显现的问题。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然而,在信息社会,网络传播可以改变受众的地位和角色。有条件的受众不仅将从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主动地接受信息,进而发展成为主动地报道甚至是发布信息。 举例来说:“沉默的螺旋”假设中起重要作用的“从众心理”会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而有所改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是认知失调,而从众是减少失调的一种有效办法。但在网络中,网民身份往往是匿名的,且多数群体并不稳定,因此,网民在这样的群体中,如果感到失调,可以通过转换群体的方式来逃离让他感到失调的环境。因此,相对来说,从众心理发生的概率更少一点。另外,网络技术使得人们的交往能力得到扩展,交往空间也极大扩展,因此消除孤独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时,受众采取的往往不是消极的从众措施以保护自己,而是积极地在网络上寻找同盟军。网络时代被认为是一个尊重个性的时代,它更承认人们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个性的发展,所以相对来说,传统的从众心理可能会表现得弱一些。网络社会将是一个舆论更分散的时代。 对“议程设置”理论而言,主流媒体不会放弃其议程设置的功能,但由于网络媒体的同时存在,使得传播者更加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同时,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的特点。 总而言之,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媒环境,传统的传播理论无法完全用来解释网络媒体的传播,必须进行重新的研究和修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7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