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甲、乙二人均某国有公司的国家工作人员,共同保管公司的保险箱。甲是会计保管钥匙,乙是出纳保管密码。关于二人的行为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2019/客/1/仿46)
甲、乙二人均某国有公司的国家工作人员,共同保管公司的保险箱。甲是会计保管钥匙,乙是出纳保管密码。关于二人的行为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2019/客/1/仿46)
admin
2021-01-31
55
问题
甲、乙二人均某国有公司的国家工作人员,共同保管公司的保险箱。甲是会计保管钥匙,乙是出纳保管密码。关于二人的行为定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2019/客/1/仿46)
选项
A、如果甲偷看乙保管的密码、打开保险箱拿走钱款,则甲构成盗窃罪
B、如果甲骗得乙保管的密码、打开保险箱拿走钱款,则甲构成诈骗罪
C、如果乙捡到甲的钥匙、打开保险箱拿走钱款,则乙构成职务侵占罪
D、如果甲、乙二人共谋打开保险箱拿走钱款,则二人构成贪污罪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与身份,甲、乙均系国家工作人员,均有监管保险箱的职务便利。本题的难点在于:国家工作人员获取本单位财物时,一半行为利用的职务便利,另一半行为没有利用职务便利,应当如何处理?比照《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3]167号)第3条关于“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非法占有单位财物行为的认定”的精神,以及相关判例,应该判断何种行为的作用大;在作用相当,难以区分时,可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A选项,甲得款成功一半作用是利用偷看密码,系未利用职务便利的盗窃(此盗窃的对象不是密码,而是与乙共同占有的单位财物);一半作用是利用本人掌管钥匙,系利用了职务便利侵吞;二者作用相当,应以贪污罪论处。
B选项,甲得款成功一半作用是利用骗取密码,系未利用职务便利的盗窃(此盗窃的对象不是密码。而是与乙共同占有的单位财物。因密码不是财物,不构成诈骗);一半作用是利用本人掌管钥匙,系利用了职务便利侵吞;二者作用相当,应以贪污罪论处。
C选项,乙得款成功一半作用是利用捡到钥匙,系未利用职务便利的盗窃(此盗窃的对象不是钥匙,而是与甲共同占有的单位财物。因钥匙不是财物,不构成侵占);一半作用是利用本人掌管密码,系利用了职务便利侵吞;二者作用相当,应以贪污罪论处。
D选项,甲、乙二人共同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当然构成贪污罪的共同正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Ar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走私下列哪一选项的物品.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倪某拖欠王某10万元.因无力偿还.纠结张三等人将王某骗至一宾馆内,对王某进行殴打.并向其索要欠款凭证。后迫使王某在收到该10万元欠款的收条上签字。对倪某等人的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下列哪一段时间应计入一审案件审理期限?()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主犯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罚金2万元人民币;从犯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从犯周某被判处管制1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请回答下列各题:所判刑罚既
在刘某(15岁,涉嫌抢劫)一案的审理过程中,应当贯彻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以下哪些属于“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
某省公民甲某身患重症,在医院医治多年不见起色。甲某痛不欲生希望了结生命,于是告诉医生感觉已经好转,让医生乙某停止积极用药。乙某心领神会,3日后甲某去世。对于该案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下列收入为企业的征税收入的有:()
随机试题
A、Throwitaway.B、Holditalltheway.C、Haveitcheckedin.D、Handleitwithcare.C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侵权行为地法律是指()
患者30岁,外阴瘙痒伴阴道分泌物增多2个月。妇科检查:外阴充血,阴道内见多量豆渣样分泌物,粘膜红肿。下列何种疾病可能性最大
投标人在确定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综合单价时,应()。
地漏的形式有( )式。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胶粘剂,应测定()。
下列关于代理商业银行业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企业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策略包括()。
求
Howevertroublesometheproblem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都耐心地去面对).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