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2014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
(2014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
admin
2019-01-25
37
问题
(2014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茵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而,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
选项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本案例中,“秸秆养菇”——“菌渣施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行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敏锐地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主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2)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解析
本题中说的是“秸秆养菇”——“菌渣施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之间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其中的“巧”就在于人们抓住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主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这里需要在“联系”“运动”“发展”之间建立联系.考生往往不能论述其中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发展则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材料中产业链的大循环就是使事物良性发展的例子。明白了这其中的关联后,考生就会明白要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来阐述、回答这个问题。
本题第二题是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认真审题会发现,题目要求考生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是“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这就告诉考生要注意涉及事物“矛盾”方面的原理。原理中与这一要求最相关的知识点是“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如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等等。当然,正是由于本题的开放性,考试如根据材料联系其他相关原理谈启示.言之有理,论述充分,也是值得鼓励的。
本题对考生的启示是:第一要注意审题,把握题日要求使用哪个部分的原理进行回答;第二要把握材料中段落与段落的关系,并从中总结出共性的东西,寻找背后的原理。第三,第二问虽然具有发散性.但并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结合原理来回答。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V64777K
0
考研政治
相关试题推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毛泽东最早深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在革命中的表现和作用的著作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
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人”字。农民育种家沈昌健书柜里存放着23个笔记本,是一家两代人进行杂交油菜实验的原始记录。翻开最早一本的扉页,上面写着:“1978年秋,沈克泉”。1978年,沈克泉在贵州养蜂。7
曾经有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呜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但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材料表明
随机试题
恶性疟原虫主要侵袭衰老红细胞,间日疟与卵形疟原虫仅侵袭幼稚红细胞。
5个月男婴,生后反复患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平时常有吃奶或哭闹后口唇发绀,生长缓慢,已确诊为室间隔缺损,缺损直径为12mm。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由原有企业负责建设的基建大中型项目,只设分公司或分厂的,()。
有关内部收益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发生()情况时,抵押权人有权要求处分抵押的房地产。
位于市区的A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甲类卷烟和雪茄烟,2019年5月生产经营业务如下:(1)从烟农手中购进烟叶,支付收购价款40000元,并且按照规定支付了10%价外补贴,同时按照收购金额的20%缴纳了烟叶税。将其运往位于县城的B企业委托加工成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能颁发导游证。()
马斯洛强调学生的学习应该是
“才秀人微”指的是_______。
利用【Internet】选项查看临时文件夹中的文件,并将其中的line文件删除。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