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

admin2019-11-30  45

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

选项

答案(1)进程: 我国利率的管理体制改革过程,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放权”和“放权与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并行”两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将截止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梳理如下: 1996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按照利率市场化的要求逐步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1996年1月,我国成立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6年6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通过对贴现利率以及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的改革,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2000年7月,时任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宣布要用3年时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允许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3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这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框架加快了利率改革的进程。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只对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同年3月16日,央行再次大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并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结息规则。 2007年1月,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目前以其为基准的市场交易不断扩大,Shibor在货币市场的基准地位初步确立。 2012年,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013年,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2015年7月3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扩大大额存单发行主体范围的通知》,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扩大到基础成员中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具有同业存单发行经验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外资银行,机构个数由9家扩大至102家。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持续二十年的利率市场化接近尾声。 2016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其中提到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通胀温和上扬,将继续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继续健全央行政策利率体系。 总的来说,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扩大利率的浮动范围。不分所有制和 企业大小将现有的上下限范围提高;二是放开贷款利率的同时管制住存款利率,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放开存款利率;三是从开放国债市场、推动国债利率市场化和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及大力发展和开放商业票据贴现市场等方面来分阶段和步骤来实行利率市场化。 (2)影响: 首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经营产生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参与者,成为形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务动作本身的压力更为明显。一方面市场风险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对银行主业务造成巨大压力。 ①银行经营过程中利率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②利率市场化将逐步改变中央银行公布利率严格管制的格局,松动的利率管制和变化频繁市场情况将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利率差收入业务受到巨大冲击。 ③利率市场化将迫使国内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管理策略,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重视程度将大大提高。随着外币利率管制的全面放松和本币利率管制逐步放开,国内商业银行正面临着传统业务的重大转变。 其次,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及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将产生重大影响: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施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企业融资行为、投资行为等具有较大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于老百姓个人的投资及消费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市场利率化的改革对中央银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政府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以稳定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XyIa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