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暗访的时候,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山大学2015年研)

admin2019-07-04  36

问题 进行暗访的时候,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山大学2015年研)

选项

答案暗访又称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以体验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获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而未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1)遵循良好动机报道原则的暗访,按照国际的普遍做法,必须符合以下先决条件:①针对的必须是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②通过正常途径无法收集资料;③公开采访难以了解真实情况;④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此外,暗访还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 (2)利用法律限制来实现对隐性采访的规范,其有效性来自于法律本身固有的强制性特征。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对隐性采访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隐性采访没有法律限制。 ①隐性采访的工具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保护,严禁使用《国家安全法》所禁止持有、使用的特殊器材进行偷拍偷录。在这方面记者不享有特权,现在记者使用的采访器材越来越先进,要注意避免触犯国家法律。 ②国家机密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我国的《保密法》等许多法律,都对国家机密的保护做了具体规定。这里的国家秘密,包括国家的政治秘密、经济秘密、技术秘密等多方面。《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对新闻保密问题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③隐性采访不能泄露商业机密。新闻媒体的工作是传播有价值而且应该为公众所知的信息,但同时新闻工作也负有严格的保密责任,这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 ④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不受侵害,《民法通则》也作出了类似规定。侵害隐私权是隐性采访被指责最多的地方,记者在采访中要区分采访地点是公开场合还是秘密场合,采访对象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公民,并在实践中把握其中的区分度。 ⑤必须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报道常需作特殊处理,如采用匿名和在电视节目中用马赛克处理其面部图像等。 (3)隐性采访的道德制约: ①公共利益原则。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定位于维护公众的利益。维护公众利益是记者和媒体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确定是否有必要用隐性采访手段和把握新闻事实的标准。 ②公正原则。记者在选材和立意时应全面客观地看待社会事件,揭露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不平等、违法乱纪和消极腐败现象,并从法理和道义角度加以批判,促进社会公正。 ③善意原则。隐性采访的直接结果往往是曝光社会的阴暗面,但是暴露社会的阴暗面并不是隐性采访的最终目的。 ④真实原则。隐性采访涉及的多是违法乱纪等社会弊病,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阻挠和困难,对事实加以深度了解和接触的难度很大,因此避免新闻失真显得更加重要。 ⑤适度原则。适度原则首先是指隐性采访的使用频率不宜过多。能用显性采访的尽量不用隐性手段。其次是指使用范围,在选题上必须是影响公众利益的事件,从对象上说必须是不配合、不支持记者采访,而记者又无他法接近新闻源的。三是指对具体事件采访的适度,记者应紧扣事件的性质、报道的主题,而对那些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以不使用为宜。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YXh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