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2000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小轿车及配件的生产销售。该公司2001年和2002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8000万元和9000万元;预计从 2003年起未来五年内每年可产生应纳税所得额2000万元。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admin2009-04-20  23

问题 甲公司2000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小轿车及配件的生产销售。该公司2001年和2002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8000万元和9000万元;预计从 2003年起未来五年内每年可产生应纳税所得额2000万元。该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除增值税,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资料如下:
   (1) 甲公司于2002年12月25日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就下列事项做出决议:
   ①将产品保修费用的计提比例由年销售收入的2.5%改为年销售收入的5%,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从2001年起对售出的产品实行“三包”政策,(即包退包换和包修),每年按销售收入的2.5%计提产品保修费用;2002年末,产品保修费用余额为100万元(2001年和 2002年计提数分别为600万元和550万元,实际发生保修费用分别为520万元和530万元)。公司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原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与实际发生的数基本一致,但为预防今后利润下降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董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改按年销售收入的5%计提产品保修费用。
   甲公司2003年度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0000万元;实际发生保修费用500万元。按税法规定,公司实际发生的保修费用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②将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由直线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上市两年来均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甲公司上市两年来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折旧额,是按加速折旧法计提并影响损益的金额。为与税法一致,董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对2001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生产用固定资产按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甲公司每年按直线法对上述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万元,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额为1500万元。假定每年生产用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的20%形成存货,其余均随着产成品的销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上年末产成品存货在下一年度出售50%。
   ③将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由其余额的50%提高到100%,并对此项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
   甲公司每年销售小轿车及其配件均有固定客户,公司根据历年资料及客户资信情况,对应收账款按其账龄确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对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按其余额的50%计提。为实施更谨慎的会计政策,董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对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按其余额的100%计提坏账准备。
   甲公司上市两年来从未发生过超过应收账款余额50%以上的坏账损失。2003年度公司的客户未发生增减变化。假定甲公司2003年未发生坏账损失;并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2003年度应收账款余额、账龄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资料如下表

④将所得税的核算从应付税款法改为债务法,并对此项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甲公司原对所得税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为更客观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董事会决定,从2003年起对所得税改按债务法核算;同时,考虑到公司计提的坏账准备和产品保修费用不能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遂决定不确认这部分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⑤将乙公司和丙公司不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甲公司拥有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80%,因乙公司的生产工艺技术落后,难以与其他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竞争,甲公司预计乙公司2002年的净利润将大幅下降且其后仍将逐年减少,甚至发生巨额亏损。为此,董事会决定,不将乙公司纳入2002年度及以后年度的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假定乙公司在2003年度取得净利润165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乙公司在2003年度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事项。甲公司2003年度就该项股权投资摊销了20万元的股权投资差额(2003年以前未摊销)。假定公司摊销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不允许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甲公司拥有丙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70%,因生产过程及产品不符合新的环保要求,丙公司已于2002年11月停产,且预计其后不会再开工生产。为此,董事会决定,不将丙公司纳入2002年度及以后年度的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2) 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于2004年4月20日经批准对外报出。2004年1月1日至 4月20日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1月10日,甲公司收到某汽车修理厂退回的2003年12月从其购入的一批汽车配件,以及原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批汽车配件的销售价格为30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0万元,销售成本为2250万元。该批配件的货款原已结清。至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尚未退还相关的价款。
  ②2月1日,甲公司收到当地法院通知,一审判决甲公司因违反经济合同需赔偿丁公司违约金5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20万元。甲公司不服,于当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至甲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时,二审法院尚未对该起诉讼作出判决。上述诉讼事项系甲公司与丁公司于2003年2月签订的供销合同所致。该合同规定甲公司应于2003年9月向丁公司提供一批小轿车及其配件。因甲公司相关订单较多,未能按期向丁公司提供产品,由此造成丁公司发生经济损失800万元。丁公司遂与甲公司协商,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双方协商未果,丁公司遂于2003年11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800万元,并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甲公司于2003年12月31日编制会计报表时,未就丁公司于2003年11月提起的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甲公司 2004年2月1日收到法院一审判决后,经咨询法律顾问,预计二审法院的判决很可能是维持原一审判决。按税法规定,公司按照经济合同的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和诉讼费可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③3月5日,董事会决定,于2004年内以15000万元收购某专门生产汽车发动机的公司,并拟拥有该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52%。至2003年度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时,该收购计划正在协商中。
  (4)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①甲公司2004年2月15日完成2003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②甲公司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未作分配。
  ③甲公司除上述事项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乙公司,丙公司与甲公司适用相同的所得税税率。
  ④以上所指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额,且均为公允价值。
  (5) 甲公司按2002年12月25日董事会决定在2003年12月31日初步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年末数或本年发生数)的有关数据(未计算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以及相关的净利润和年末未分配利润)如下: (其中,所给数据中“甲公司”栏的未分配利润为年初未分配利润数)
  要求:
  (1) 判断2002年12月25日甲公司董事会会议所做决定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同时对 2002年12月25日甲公司董事会会议所做决定内容不正确的部分,请按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结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计算并编制2003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
  (2) 调整甲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请将答题结果填入给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调整后甲公司数”栏内)

选项

答案(1) 判断2002年12月25日甲公司董事会会议所做决定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事项(1)董事会提高计提保修费用比例的决定不正确。理由:甲公司两年来按收入的 2.5%计提的保修费用符合实际情况,且产品质量比较稳定,实际发生的保修费用基本与计提数一致,为此原计提比例是恰当的,董事会提高计提保修费用的比例不符合会计估计变更的要求。 分录① 应计提保修费用=20000×2.5%=500 实际计提保修费用=20000×5%=1000 多计提保修费用=500 借:预计负债 5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费用 500 事项(2)董事会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决定不正确。理由:公司生产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与其所含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一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是恰当的,为了与税法保持一致变更折旧方法不符合会计原则的要求。 分录② 每年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额=1000万元 每年按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额=1500万元 多计提折旧=500 借:累计折旧 500 贷:库存商品(存货) 500×20%=1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500×80%=400 事项(3)董事会改变3年以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决定不正确。理由:在公司客户的资信、财务状况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应随意调整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分录③ 3年以上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500×50%-400×50%=50 3年以上应收账款实际计提坏账准备=500×100%-400×50%=300 3年以上应收账款多计提坏账准备=353-50=250 借:坏账准备 2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250 事项(4)董事会决议改变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正确;将计提的坏账准备和产品保修费用不确认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不正确。理由:在未来有足够的应税所得额的情况下,当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都应确认,同时将以前年度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追溯调整。 分录④ A)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600-520)+(550-530)]×33%=33(万元) B)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包括2001、2002每年500万元差额的影响 1[(500×80%)+(500×80%+500×20%×50%)]×33%=280.50(万元) C)坏账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 =(500×5%+800×10%+600×30%+400×50%)×33%=160.05(万元) D)2003年以前递延税款合计=33-280.5+160.05=-87.45(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 87.45 贷:递延税款 87.45 事项(5)董事会决定不将乙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不正确,董事会决定将丙公司不纳入合并范围正确。理由:甲公司对乙公司仍然具有控制能力,应予合并。丙公司已被迫停产,甲公司不能对其在进行控制,因此不应纳入合并范围。 分录⑤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贷:应付账款 3510 借:库存商品 22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2250 分录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5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20 贷:预计负债 520 分录⑦ 计算2003年应交所得税、递延税款、所得税费用 2003年应交所得税 =[调整后税前会计利润8130+①(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20000×2.5%-实际发生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500)-②2003年会计比税收少计提折旧(500×80%+500×20%×50%+500×20%×50%×50%)+③(1600×5%+400×10%+800×30%+500× 50%)-(500×5%+800×10%+600×30%+400×50%)+⑤或有事项确认负债520 -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1650×80%+股权投资差额摊销20]×33% =2310(万元) 2003年递延税款发生额 A)计提产品质量保证产生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500-500)×33%=0 B)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500×80%)+(500×20%×50%)+(500×20%×50%×50%)]×33%= 156.75(万元) C)坏账准备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1600×5%+400×10%+800×30%+500×50%)×33%-160.05=41.25(万元) D)诉讼事项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500+20)×33%=171.6(万元) E)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方发生额=20×33%=6.6(万元) 2003年递延税款发生额=-156.75+41.25+171.6+6.6=62.70(万元) 2003年所得税费用 =2310-62.7=2247.3(万元) 编制与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 2247.3 递延税款 62.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310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2001年、2002年) 87.4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调整2003年) 120+2247.3=2367.3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454.75 (2) 调整甲公司2003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请将答题结果填入给定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调整后甲公司数”栏内) [*]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8n0777K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