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财经
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11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2011年度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5月8日,收回2010年度核
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11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2011年度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5月8日,收回2010年度核
admin
2013-08-14
41
问题
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11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2011年度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5月8日,收回2010年度核销的坏账4000元,存入银行。
(2)11月9日,因一客户破产,有应收账款2500元不能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企业2011年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元。
选项
A、一2500
B、一3000
C、一4000
D、一6500
答案
A
解析
2011年度该企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800000×5‰一(1000000×5‰+4000—2500)=一2500(元),即冲回坏账2500元。所以选项A计算正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Jf0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初级会计实务题库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0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项目中,不应记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是()。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4年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2004年3月31日向银行借入1000000元,月息为0.6%,偿还期限6个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该企业每月末预提利息。(2)2004年11月份经过计算,该月应付生产工
A企业收到某单位作价投入的原材料一批,投出单位的账面原价为90000元,评估确认的价值为80000元,经税务部门认定应交的增值税为13600元,A企业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的金额为()元。
确认劳务收入时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其劳务收入和相关的费用应以实际发生的全部数额确认。()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5年4月购入A材料1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30000元,增值税额为5100元。该批A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1%的合理损耗,实际验收入库990公斤;在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300元。该批入库A材料的实际总成
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000元。假定该企业按月末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则当月生产
甲公司2007年3月1日~2009年1月5日发生下列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经济业务:(1)甲公司2007年3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在外3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从而对乙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实际支付款项200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
下列各项,属于反映企、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下列各项关于收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某股票一年前的价格为12元,一年中的税后股息为0.3元,目前的市价为13.5元,则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一年内该股票的收益率应为()。
随机试题
滑块捞矛在下井前,无须测量捞矛杆及接箍外径。()
《杜陵叟》是一首
A.HLA同型献血B.稀有血型献血C.缺乏抗原献血D.试剂献血E.ABO献血不是特殊献血的是
患者,女性,60岁。近日感冒后尿色变深,伴左侧腰痛、尿频。曾服“去痛片”2片。BP150/90mmHg,双肾区无叩击痛、无水肿。下列哪项检查应首选()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将验收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书面通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0岁,外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前做了乳腺手术,为良性肿瘤。因害怕癌变,感到紧张、害怕,经常出现心慌、气促等症状。术后出现烦躁、易激怒,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最近3个月症状加重,常常坐卧不宁,时常出
【2015.河南新乡】学校教育与行政管理由()负责。
“五条禁令”中规定,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
某企业本期息税前利润为3000万元,本期实际利息为:1000万元,则该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因而从总体上说劳动力供给将逐步趋紧。不少西方国家,在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面前,不得不采取一方面放松人口“进口”限制,另一方面逐步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研究表明,2030年之后我国60岁以上人口或将达到25%以上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