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代文学家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宁静祥和、富足平等、人们和睦相处,与当时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桃源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admin2014-01-15  39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古代文学家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宁静祥和、富足平等、人们和睦相处,与当时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桃源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2
   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工业化之始,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2005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达到9400元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后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给我们提供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景,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材料3
   在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的省迅速召开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座谈会,对农村房屋、自来水、路面硬化等基础设施提出了高标准建设的模式,井要求一步到位;有的地方领导亲自办样板,闭门造车,确定什么“五化”、“十化”的模式,要求下面“照葫芦画瓢”;还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则热衷于到处考察取经,回来照搬别人的经验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宝。
   请回答:
   (1)运用价值观的判断标准,比较“桃源”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异同。
   (2)结合材料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工业能够反哺农业?
   (3)结合材料2,说明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4)运用所学的唯物论及辩证法有关原理分析材料3中的现象。

选项

答案 (1)两种理想的价值目标都反映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价值的主体性。但“桃源”理想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具备实现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条件下是能够实现的。这又体现着价值的客观性。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以前我国是农业支持工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能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 (3)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的核心。党提出的这一目标要求涉及了农村经济、文化、民主建设等方面,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要具体分析各地的实际,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规划与各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些地方领导拍脑袋闭门造车,以个人想法代替客观实际,是典型的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同时照抄照搬别人经验是典型的经验主义,这两种做法都很难取得成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KOa777K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