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司法
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dmin
2009-01-19
48
问题
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选项
A、《十二铜表法》是关于犯罪、刑罚、土地占有、债务、家庭、继承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
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法律,它主要是对罗马习惯法的总结
D、《十二铜表法》的主要特点是诸法合体、私法为主,比较注重对实体法的规定
答案
2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之前由于使用习惯法,司法权又操纵于贵族,任其解释,司法专横,引起平民不满。结果是元老院被迫于公元前454年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并于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朴及后五表的追补。其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它总结了前一阶段的习惯法,并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世纪以来,《十二铜表法》被认为是罗马法的主要渊源。从上述背景介绍,可以得知,选项A中的“犯罪、刑罚”内容是错误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律,而不是第一部法律,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十二铜表法》比较注重对程序法的规定,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ZuXy777K
本试题收录于:
试卷一题库法律职业资格分类
0
试卷一
法律职业资格
相关试题推荐
张三、李四两家各有小院,隔墙而居,院墙高约两米。一天,张三家夫妇下田务农,将两周岁的儿子张五锁在自家的院子里玩。不巧,李四家的一只公鸡飞过院墙,将张五的左眼啄伤。张三家为此支出医药费近万元。则对于张三家所受的损失的承担,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破产企业中的下列哪些财产属于破产财产?()
甲乙为夫妻,父母双亡,膝下无子,甲有一弟。甲乙因同坐一架飞机遇事而亡。经查,甲乙有共同财产20万元,对该20万元()。
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于昂因借款合同以张意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来于昂与张意达成和解,遂决定撤诉,以下于昂可以达到撤诉目的的是:
甲将其“手动播种器”专利权许可给乙使用,许可方式为独占实施许可。许可合同约定:“若乙在该专利技术上开发出新技术,须无偿提供给甲,由甲申请专利,乙不得自行申请专利。”许可期间,乙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电动播种器”后,乙自行向专利机关申请了专利。对此,下列表述正确
甲、乙、丙、丁4人合伙开了一家新愿零售商店,其中甲出资10万元,乙、丙、丁各出资3万元。4人签订了书面合伙协议,协议内容较简单,只约定由甲担任合伙执行人,合伙的收益和债务由4人按照出资比例分配和分担。协议未约定合伙的表决程序、合伙期限等其他内容。根据法律规
原告李某在民事诉讼一审过程中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希望法院对被告刘某的财产进行保全。经查实,刘某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是对第三人王某有一笔到期债权,数额刚好够偿还李某的债务。法院遂通知第三人王某,要求王某不得在审理结束前清偿刘某的债权,但是王某希望尽快解除自己身
甲男与乙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不久后,两人同居。同居期间,甲出资1万元,乙出资5000元,共同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3个月后,乙发现笔记本电脑不见了,甲告知已借给丙使用,不久即可归还。事实上,甲因赌六合彩需要用钱,将该电脑出质给丙,得借款1万元。因甲到期无力还
关于意思表示法律效力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
随机试题
什么叫组元、相和相变?
沿着个人需求曲线,在下列何种情形下,需求量减少()
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时,首选的抗凝剂是
体重4kg的婴儿用牛奶喂养,每日应供给含糖8%的牛奶约
患者,男,45岁。自觉心慌心烦,时息时作,健忘失眠。治疗应首选
某大型工业企业,采用矩形排洪沟,b=5m,h=4.0m(含0.2m的超高),沟底纵坡I=0.0015,n=0.017,若山洪流量如下表,则设计排洪沟所采用的防洪标准为()年。
对存货进行ABC分类管理时,对A类存货应采取的管理方法是()。
商业银行A、B和C具有相似的资产负债规模和业务种类,其三类经营指标见下表。假设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则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最大的银行是()。
股票质押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关于某商务宾馆前台的15名服务员.有如下三个判断:Ⅰ.有人会熟练地说英语:Ⅱ.有人不会熟练地说英语:Ⅲ.新来的小刘不会熟练地说英语。若这三个判断中只有一句为真,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