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某施工单位施工防波堤工程,堤长800m,堤头为沉箱直立式结构,堤身为抛石斜坡堤,扭王字块护面,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因业主和监理催促,项目经理审查后直接报给了监理和业主。施工中检查发现,扭王字块摆放中竖杆全部整齐排列朝上,经询问,施工单位说,如此排列观瞻
某施工单位施工防波堤工程,堤长800m,堤头为沉箱直立式结构,堤身为抛石斜坡堤,扭王字块护面,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因业主和监理催促,项目经理审查后直接报给了监理和业主。施工中检查发现,扭王字块摆放中竖杆全部整齐排列朝上,经询问,施工单位说,如此排列观瞻
admin
2016-06-30
72
问题
某施工单位施工防波堤工程,堤长800m,堤头为沉箱直立式结构,堤身为抛石斜坡堤,扭王字块护面,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因业主和监理催促,项目经理审查后直接报给了监理和业主。施工中检查发现,扭王字块摆放中竖杆全部整齐排列朝上,经询问,施工单位说,如此排列观瞻整齐、美观。
胸墙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取代15%的水泥,超量取代,超量取代系数k=1.3,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6,拌合水用量180kg/m
3
。
混凝土入模温度38℃,测温系统显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82℃,表面温度52℃,混凝土养护7d,发现有裂缝数条。
问题:
每立方米胸墙混凝土粉煤灰的掺入量为多少?
选项
答案
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为180/0.6=300kg/m
3
。 根据题意有:设原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A 300=A×(1—15%)+A×15%×1.3得A=287 胸墙混凝土中粉煤灰用量=287×15%×1.3=56kg/m
3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aUYw777K
本试题收录于: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施工现场道路上出现一个坑,项目经理部不仅设置了防护栏及警示牌,还设置了照明灯及夜间警示红灯,这体现了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的()原则。
项目经理王某在工作中发现由于某些工作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多付给分包商多项费用。对此,王某组织有关人员对费用控制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调整。王某的工作应当基于()进行。
某学校拟新建一栋科教综合楼,经设计招标,由甲设计公司承担该项目设计任务。下列不属于该设计院项目管理目标的是()。
某施工项目部对工人进行安全用电操作教育,同时对现场的配电箱、用电电路进行防护改造,严禁非专业电工乱接乱拉电线。这体现了施工安全隐患处理原则中()。
建设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的主要工作有:①进行项目结构分析;②确定项目工作编码;③编制总进度计划;④进行进度计划系统的结构分析;⑤编制各层进度计划。正确的工作顺序是()。
施工单位在收齐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档案文件完整、准确、系统情况和案卷质量进行审查。审查应按照()的要求进行。
下列关于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目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施工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涉及对实现施工进度目标有利的()的选用。
背景某施工队承担一锚喷支护巷道的施工任务。设计锚杆排距1m,每断面锚杆11根;采用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杆采用中速和快速凝固各一卷;喷混凝土厚50mm。在对200m锚喷支护巷道中间验收时,有关锚杆部分的记录有以下内容:(1)树脂药卷检查:材料进场
某吹填工程,吹填区面积3.1km2、吹填工程量2600万m3,采用装有钢桩与三缆定位设备的大型绞吸挖泥船直接吹填的施工方式,取土区土质自上而下分别为淤泥、可塑黏土、松散砂。施工期间施工参数见表1。问题:本工程挖泥船采用三缆横挖法施工,其分条宽度如何
随机试题
下列哪种病原体可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A.钩端螺旋体B.狂犬病毒C.肺炎衣原体D.肺炎支原体E.汉赛巴通体
符合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型特点的是
有机磷杀虫药的吸收途径有()
4岁男孩,不爱动,腹胀、便秘,身高78cm,智力落后,面色苍黄,鼻梁宽而平,舌大而伸出口外。腕部摄片见骨化中心2个。请问应给予哪项治疗
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制与显像方法的关系中,Te—DTPA肾动态显像为
A.颅内动脉瘤B.后颅凹肿瘤C.颞部巨大硬脑膜外血肿D.脑挫裂伤E.脑膜膨出易造成枕骨大孔疝的疾病是
患者,男性,70岁。高血压病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15年。平时血压控制在160~170/100~105mmHg之间。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度分层属于。
曹某经营一家面馆,于2015年1月向孙某借款2万元用于面馆经营,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合同中未约定利息条款。但2016年1月合同到期后,曹某以经营不善为由,并未偿还贷款,孙某一直催促还款,但并未到法院起诉。2017年2月,孙某至曹某经营的面馆,再次催促还款未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关于法起源的原因,不正确的说法有()。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