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工程
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
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
admin
2016-03-05
55
问题
1.背景材料:
某大桥,其主墩基础有40根桩径为1.55m的钻孔灌注桩,实际成孔深度达50m。桥位区地质为:表层为5m的砾石,以下为37m的卵漂石层,再以下为软岩层。承包商采用下列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1)场地平整,桩位放样,埋设护筒之后,采用冲击钻进行钻孔。
(2)然后设立钢筋骨架,在钢筋笼制作时,采用搭接焊接,焊接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当钢筋笼下放后,发现孔底沉淀量超标,但超标量较小,施工人员采用空压机风管进行扰动,使孔底残留沉渣处于悬浮状态。
(3)之后,安装导管,导管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为35cm,且导管口处于沉淀的淤泥渣中。
(4)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混凝土灌注在整个过程中均连续均匀进行。
(5)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没有咨询监理工程师,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
(6)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导管的深度为1.2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为3m。
(7)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10m时,出现塌孔,此时,施工人员立即用吸泥机进行清理。
(8)当灌注混凝土进行到23m时,发现导管埋管,但堵塞长度较短,施工人员采取用型钢插入导管的方法疏通导管。
(9)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
(10)进行到32m时,又一次堵塞导管,施工人员在导管始终处于混凝土中的状态下,拔抽抖动导管,之后继续灌注混凝土,直到顺利完成。养护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断桩事故。
2.问题:
此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的主要工序存在哪些问题?
选项
答案
存在问题有: 1)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2)对导管进行接头抗拉试验,并用1.5倍的孔内水深压力的水压进行水密承压试验,试验合格之后,才可以使用安装导管。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淤泥渣中。 3)进行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16cm,存在问题。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 4)施工单位考虑到灌注时间较长,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 5)当灌注到27m时,导管挂在钢筋骨架上,施工人员采取了强制提升的方法。这是不对的。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R1u777K
本试题收录于: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一级建造师分类
0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一级建造师
相关试题推荐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造成钻孔塌孔或缩径的主要原因有()等。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主要原因()。
盖挖顺作法的施工顺序:自地表向下开挖一定深度后先浇筑顶板,在顶板的保护下,自上而下开挖、支撑,达到设计高程后()浇筑结构。
下列关于柔性管道质量标准及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桥跨下部结构包括()。
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造成钻孔塌孔或缩径的主要原因有()等。
关于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用导管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管涵基础为天然地基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施作()管座。
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
随机试题
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
导赤散的组成药物是()玉女煎的组成药物是()
A.三焦辨证B.经络辩证C.卫气营血辨证D.六经辨证叶天士首创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包括()。
QDII基金申购和赎回与一般开放式基金申购和赎回的区别包括()。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可以免征契税的是( )。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和降低库存以及缩短生产周期,力求实现低成本准时生产的技术,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灭一切库存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
循环经济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WhichofthefollowingstatementsaboutKyotoisINCORREC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