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资料1 2013年12月,来自上海的顾先生在浙江省诸暨市首届同山烧文化节上一掷千金,花费119.5万元的高价拍下由同山烧“千户开酿”活动酿造出的“千家酿”酒王。按照单价计算,这坛同山烧喝一口就喝掉1200元。 浙江宁波一名员工在微

admin2015-05-22  33

问题  给定资料
  资料1
  2013年12月,来自上海的顾先生在浙江省诸暨市首届同山烧文化节上一掷千金,花费119.5万元的高价拍下由同山烧“千户开酿”活动酿造出的“千家酿”酒王。按照单价计算,这坛同山烧喝一口就喝掉1200元。
    浙江宁波一名员工在微博上吐槽:在邮政上班,普通职工一年要完成的销售任务有:月饼1.5万元~2万元、贺卡5000元、邮品金条8000元等。几十元或一两百元的月饼经过一番“包装搭配”,摇身一变成为“天价月饼”。
    在浮躁的社会心态下,“天价”一词总是能博取众多公众的眼球,由此而产生的“天价”系列产品也着实不少。从紧邻故宫的一套400平方米,报价1.3亿元的“天价”学区房,到5600元一条的“天价”香烟;从“故宫督造”标价2888元的“天价”粽子,到15万一斤的“天价"大闸蟹……
“天价”一词似乎始终不曾离我们远去。或许大家也没来由地感叹,我们真的那么“有钱”?我们的消费心理真的如此理性?我们的消费水平真的远超国际?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而伴随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一部分消费群体开始出现了畸形消费心理。
尤其随着社会工作机械化的高度发达,体力劳动减少的同时,人的精神开始变得高度紧张。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生活、心理需求,往往会通过高强度劳动、工作赚取更多劳动报酬去获得所谓的“享受”,于是便出现了众多的明明养车很吃力还要买豪车的“车奴”、明明工资仅能维持日常开支仍旧过度刷卡消费的“卡奴”、明明能够攒钱过日却大把消费的“月光族”。正是因为这种被“强迫性消费”的牵制,部分国民的消费心理开始慢慢扭曲。
    资料2
    有一群人,他们收入不高,开销不少,拿到工资就把“粮饷”吃光;也有一群人,收入甚至不够维持生计,不到月底就手头紧张。他们就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叫“80后”“90后”。
他们不管手头有钱没钱,但是敢于花钱,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他们的消费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27岁的杨先生,2010年报名参加了国有企业省内统一考试,年底被分配到商洛分公司办公室工作,作为年轻人的他,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然而,他有自己的苦衷,由于老家是黑山的,在这里上班他不得不租住房子,一个月的房租是450块钱。而且还谈了一个女朋友,带女朋友出去吃饭,给女朋友买礼物,一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和朋友聚会花费,每到月底,往往成为“负翁”。像杨先生一样,不少刚工作的年轻人,由于消费观念与上一辈人不同,很难有存款,甚至在不少人中常常有“寅吃卯粮”的现象。
    “网上购物很方便,而且物品种类繁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热衷于网购并供职于一家大型餐饮管理公司的王莉表示,岁末年终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都全线打折。自从有了网络代购,她更热衷于泡在网上,点点鼠标就能轻松搞定国际大牌,一则可以节约部分资金,二则省去逛商场的麻烦。
    资料3
    在餐厅里坐上几个小时,却不是为了一顿正餐;到咖啡厅里除了喝咖啡,还要点上一盘意大利面。开设在中高档百货商场的各类新兴的餐馆、咖啡馆、饮品吧、冰激凌店的生意都不错,而且在非用餐时间也是顾客盈门。很多年轻消费者都把这里当作了个性化的消费场所,进了餐馆,也不一定就非要吃正餐不可,一杯特色饮品或一份新鲜制作的冰激凌,可能会更受欢迎;而进了咖啡馆,却有可能要尝一尝“金牌厨师”的意大利面。
    据商家介绍,现在大多数中高档百货商场或购物中心等汇集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时尚化、个性化的餐饮商铺。有的在口味上推陈出新,加入了西餐、韩餐,或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特色口味菜式;有的在食品种类上升级换代,突出特色饮品、茶点;还有的在档次上进行提升,把时髦的咖啡茶餐厅、主题餐厅、文化餐厅等引入各大繁华商业区和主流商圈,把餐饮这一“老牌”的消费市场逐渐转型为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时尚消费新“阵地”。
    随着手机、掌上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消费品的普及,“充电器烦恼”可以被视为快买快扔式消费弊端的集中代表。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替代的手机将达3.3亿部。这也意味着,每年闲置出来的手机充电器超过3亿个。
    越来越短的更新换代时差,让不少热爱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吃不消,但依然有不少“果粉”花数千元为保鲜期不到1年的苹果产品买单。苹果用户李阳说:“家里的iPhone4和4S都用得好好的,但是下一代产品来了,就等于淘汰了。”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50%的用户在一到两年之间就更换手机,有近20%的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更换一部手机。
    资料4
    在举国上下“扩大消费”的热潮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阴影也在渐渐扩大——“消费异化”。近些年它在不断抬头,正在悄然侵蚀我们千辛万苦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这些消费行为不是以满足人的正常、合理的需求为本,而是以刺激人的虚假欲望为本,早已滑入消费异化、消费主义的泥潭。
    礼尚往来本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情消费变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负担。
    如今,人情消费不仅礼金数额攀升,而且送礼名目繁多。原来亲戚朋友无非是婚丧嫁娶随礼,现在则增加了百日宴、周岁宴、寿辰宴、升迁宴、开业宴、升学宴、参军宴、乔迁新居宴,等等,一些地方的人情消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群众说,人情消费已经从一份“情”变为了一场“祸”,危害实在不浅。一项调查显示,53.2%的受访者感觉人情消费负担过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元鹏认为,人情消费主要源于国人的面子问题。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在乎在熟人面前展示,以此提高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进而形成攀比,属于异化的消费心理。
    当前,社会中有部分人的消费,不是为了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甚至以此界定其社会地位与身份。
    尽管薪水不算高,但南京的王小姐每年都要买上几款奢侈品包。她说,之所以下这样的血本,是因为包是女人身份的象征。平时出门逛街或是参加朋友聚会,挎上一个品牌包,别人会高看一眼,自己心里自然也会满足许多。
    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显示,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已居全球之首。很多人钟爱奢侈品,其实并非关注奢侈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其可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附加值”。
    有人省吃俭用买奢侈品,有人大肆挥霍购人奢侈品,也有人刻意用买来的奢侈品向社会公众“炫富”,近年来此类例子屡见不鲜。有专家指出,在社会各阶层收入鸿沟拉大的现状下,一些人的“炫富”行为对曾经崇尚平均主义、提倡共同富裕的公众构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了对某些暴富者暴富手段不光明的义愤,对一些富人缺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不满。这样的异化消费行为多了,将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冲击。
    在一些高端礼品行业存在着“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的现象。这些商品的消费,变异成权力和金钱的催化剂,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
    在这些歪风邪气的侵蚀下,不少领导干部“嫌贫爱富”之风也日益见涨,他们乐于和富豪大款交朋友,私下拿权力换资源,满足其奢华消费的私欲。有一些官员打着公务“便利贴”,给家人买东西开公家发票、私人宴请单位买单、私人出行用公车、拿着公款出国旅游等等。
    资料5
    消费异化现象,可以说是一种舶来品,它源于西方社会在20世纪产生的消费主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到来,开始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蔓延。对于消费主义带来的日益加剧的社会和生态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有了深切的体验。
    由消费主义导致消费自由悖论,使消费主体成为物的奴隶,属于物的消费品挤占了人的主体地位。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弗洛姆说:“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自由消费没有使人的幸福感相应增强,反而销蚀了人的自由空间。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教授杜文东表示,在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下,我国一直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这是一种健康的传统消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涌入,使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有些人通过盲目消费来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丧失了作为主体本应具有的主动性。日本学者岗本庆一说:“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等物品的传播性为媒介而从事消费。”因此,有些人冠冕堂皇地将自己淹没在物的海洋中,难以自拔地盲目崇拜、品味着所谓的“个性”。
    就在人们尽情享受着繁荣物质生活的同时,许多人并没有感到更多的快乐,反而时常觉得空虚、烦恼、孤独、迷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家亮认为,消费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经济发展使得物质产品大为丰富,这为消费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同时,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趋势明显,传统的价值伦理被质疑、被抛弃,新的公共价值伦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定型。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的精神生活容易出现较为匮乏的问题。
    “当前消费异化现象突出,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齐头并进有关。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生活瘸腿了。在没有精神追求的时候,个体就会过度追求物质消费的满足,并试图通过物质消费来证明自身价值。”黄家亮认为,真正精神生活丰富的人,不仅不会通过异化消费来炫耀身份,反而会对穷奢极欲的行为表示反感。
    资料6
    作为对消费异化的反思,可持续消费的理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深入人心。可持续消费,也叫绿色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当前,我国在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方面距离国际先进理念还存在明显差距。在推广可持续消费方面面临着“知易行难”的尴尬局面。
    吉林财经大学低碳经济研究所教授刘静暖表示,目前我国消费者对于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2012)》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认知度总体偏低,了解可持续消费确切含义的不足40%。
    许多人也许听说过绿色消费,但在消费时却存在种种误区:一些人认为绿色消费就是“消费绿色”,他们非绿色食品不吃,珍稀动物却照吃不误;非绿色产品不用,塑料袋却随手乱丢;家居装修时非绿色建材不用,装修起来却热衷于相互攀比。他们所谓的绿色消费行为,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和健康出发,并不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违背了绿色消费的初衷。
    资料7
    往年随着中秋节临近,各大商场里都会出现月饼的踪影,而最为矜贵的当属一些银行和黄金专柜推出的“金银月饼”。这些金银月饼以金、银打造而成,最便宜的需几百元,而最贵的超过2万元,大部分被采购来用于送礼或发放福利。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金银月饼礼盒颇受欢迎,“手快有,手慢无”。在一些高级酒店销售的月饼虽然品种不多,但包装都显得很有“档次”。A店一款1188元的月饼,采用的是一个分三层的高档礼盒。“我们采用的是扬州著名工艺品漆器的包装盒,目的就是让这款月饼物有所值。”该店一名销售人员如此解释。
    很多市民反映,到底吃的是月饼还是盒子?挺大的盒子里,月饼没几块,华而不实。成本也就几块钱,经过豪华包装后,利润空间远大于月饼的几十倍。节后很多人会把月饼连着盒子一起扔掉,那些月饼根本就没有人吃过,真是太浪费了。本来普通的商品被穿上豪华的外衣来牟取暴利,商家多挣了钱,消费者图了面子,唯独不去考虑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不少人表示,对月饼食品的过度包装现象很有意见,感觉纯属浪费,留下一堆精美的垃圾。奢华的背后不仅仅是浪费了。
    2014年月饼市场延续了2013年亲民、质朴的风格,不仅在价格上呈现平民化趋势,包装也更为简洁。“月饼正在从高端礼品消费向传统节日消费回归。”在8月12日开幕的2014(第二十届)中国月饼文化节上,业内专家表示:预计今年的中秋月饼市场消费将低于去年。目前市场上不管是散装月饼还是礼盒月饼都已经上架,各大超市均出现了专门的月饼摊位。而在这些摊位之中,高价礼盒月饼基本上不见踪影,礼盒价格普遍走低,包装也较为简单,多数价格在100元~200元之间。几十元的品种也很常见,只有少数几款月饼定价在300元以上。
    一位超市负责月饼团购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月饼销售形势与去年基本类似,中低价位的月饼是市场的主流。“人们现在多喜欢购买物美价廉的月饼,高价月饼已经很少有人问津”。
    事实上,受“三公消费”限制、“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各大节日期间的礼品市场便受到一定的影响,加之在中秋节前夕,中央连续发布相关的“月饼禁令”,这给月饼行业特别是所谓的豪华月饼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也使得近两年的中秋月饼销售形势出现变局。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月饼行业整体下降了2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加速转型升级,实现“从外向内、由表及里”的转变,即由过去的过度注重包装概念逐渐转向现在的注重产品内在品质和特色。
    随着月饼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创新和营销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月饼的产业集中度也在逐步提高,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和个性化发展,月饼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跟进能力差的小型企业及作坊式工厂将会被淘汰出局。具有地方特色和差异化特点的老字号品牌月饼产品市场占有率将逐年上升,月饼品种的多样化、在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月饼产品,将是今年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据了解,部分地区个别高档月饼礼盒仍存在价格虚高、产品涉嫌过度包装行为,抽查7家商场销售的月饼,有3家商场销售的个别月饼存在过度包装现象。
    相关部门表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切实做好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执行工作。规范月饼市场秩序,杜绝月饼市场再次出现过度包装、搭售其他物品等现象,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资料8
    作为国际共识,可持续消费意为绿色、适度、公平的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我国需要尽快从顶层设计到普通消费者的各个层面补上可持续消费这一课。大多数人对于可持续消费的概念比较陌生,但对更为通俗的绿色消费则比较熟悉。尽管理念存在差距,但多数人对于消费行为应负有的社会责任均持认同态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倡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国务院2013年8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也着重指出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但在立法、长期发展框架等顶层设计层面,我国对可持续消费的制度安排还存在较大空白。
    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当前我国正在以扩大内需为重心拉动经济增长,建立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新机制已成当务之急,以此引导新一轮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当前政策层面较多强调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对可持续消费重视不足,明显存在“短腿”。
    据悉,四川省南充市政府办公室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投放50辆自行车供市政府1号办公楼职工外出办事,投入使用3个月来,每天至少为市政府1号楼节约公车出行燃油费支出400元。这也是政府机关在节能降耗方面做得好的一个成功范例。
    在普通消费者层面,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启蒙、行动指引还远远不够。中国消费者协会2014年初发布了《中国消费者可持续消费指引》,倡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摒弃不良消费行为,积极践行绿色消费,主动实施责任消费,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可持续消费,不仅事关一个国家在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物质层面的重大抉择,也关乎我们每个人对于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等精神层面的严肃选择。公正生活、简朴生活和低碳生活,无疑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可持续消费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答要求
德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弗洛姆说:“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科学消费 理性生活 “天价”鸡缸杯、“天价”月饼、“天价”粽子“亮瞎”许多老百姓的眼睛。在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天价”一词总是能博取众多民众的眼球。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起飞,国内的消费者也经历着消费欲望的起飞,“车奴”“卡奴”“月光族”大量存在,正是因为这种被“强迫性消费”的牵制,部分国民的消费心理逐渐扭曲。 消费本应该是消费者满足自身的合理需求进而获得身心愉悦的过程,而现在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这种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一方面扭曲了人的幸福观;消费是达到幸福的手段,现在却成了目的,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另一方面也消弭了人的理性:寅吃卯粮,成为消费潮流。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败坏了社会风气。为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理性生活。 加强科学消费立法。完善引导科学消费的法律,是科学消费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虽然多次在重要文件中提倡科学、合理、绿色消费,但是在顶层设计层面,还缺少法律予以约束,消费环节无法可依,引发大量奢侈消费行为。为此,要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关于消费的立法经验,以科学、合理、绿色消费的理念为指导,从税收、环保等方面着手,完善消费立法。 政府发挥调节作用。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消费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就要加以调节。当前,我国在政策层面对科学消费重视不够,是消费乱象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制定规范消费的标准,建立可持续消费的新机制,以引导经济健康增长。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树立科学消费的观念。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加强对健康合理消费理念的宣传,使合理消费内化为消费者的理念。开展相应的绿色消费等主题讲座,引导广大消费者调整心态,主动参与其中,享受真正的消费乐趣,逐步将科学的消费理念培育成一种社会风气。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提倡艰苦奋斗,严厉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蚀。引领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攀比消费、奢侈消费,会让人成为物质的奴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要加强科学消费立法、政府调节和宣传教育,让民众在正确消费观念的指导下,用物品来为人服务,从而让“天价”消失在公众的眼里,让生活回归朴实、平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kaotiyun.com/show/baye777K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